体温的改变你知道吗,健康生活怎样把握阳气


白癜风注意 http://m.39.net/news/a_5291513.html

大家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如在运动、沐浴(泡澡)时,会体会到体表温度与空气、水温之间的温差改变,而体温的恒定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维护着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因自体的原因,或因自然界的因素,使身体因感受失温、发烧而产生不适症状,这和中医认为的"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有相似之处,当机体感受到病邪侵袭时,会因为来源的不同,产生体温上升下降的变化,干扰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知识点,使我们健康生活的轨迹…得到有效校正。

国际上对体温的最新研究

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期刊《elife》[1]刊发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带领团队研究了美国的相关数据,发现自19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年间下降了0.4℃,从7℃降到6.6℃。

平均而言相当于每十年体温下降了0.0℃

为什么人类的体温会逐渐下降,科学界尚未有确切的说法。朱莉?帕森内特猜测称,这可能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一些关系。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人类体温下降的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较少的肌肉意味着较低的体温和较低的基础代谢。

其次,无处不在的空调,使人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将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

此外,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导致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产生的“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一边分解肌肉,一边储存脂肪,基础代谢率一降再降,体温也就随之降低。不同温度对机体的影响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7℃(范围6.-7.2℃),直肠温度7.5℃(比口腔温度高(0.-0.5℃),腋下温度为6.5℃(范围6.0℃-7.0℃)。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

当机体在正常体温范围内,感受到外源性[2]或内源性[]的致热源时,体温就会升高,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调整体温变化,维护身体的健康。

运动后的体温怎样呢?

运动以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微的升高。不过升高不会很明显,大约就是升高0.1-0.2℃左右。如果是对自己的体温有产生怀疑,建议可以在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再测量体温,如果是半个小时之后测量出来的体温仍然大于正常值,那就说明不是由于运动所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本身已经出现了发烧。如果是半个小时之后测量体温在正常范围,那么就说明之前所测量的体温升高可能是由于运动所引起的。如果是体温表现为轻度的低烧,可以暂时先观察,然后多监测体温,多喝温水。

我们日常遇到的发热是指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又叫发烧。一般口腔温度超过7.℃,直肠温度超过7.6℃,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称为是发热。根据发热程度不同,还有低热、中度发热、高热、超高热的分类;根据发热来源不同,又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以腋测法(最常用)为标准,体温差异范围:低热,体温为7.?8.0℃;常见疾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全身性巨细胞性包含体病、梅毒、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结核病、慢性布氏菌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胆囊感染、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中度发热,体温为8.1?9℃;常见疾病有皮肤炭疽、消化道炭疽、吸入性炭疽、禽流感、感染性疾病、炎性疾病、川崎病、李斯特菌感染、猴痘、肿瘤、鼠疫、Q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横纹肌溶解症、立夫特山谷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天花、斑疹伤寒、西尼罗河脑炎、土拉菌病等。高热,体溫为9.1?41.0℃;常见疾病有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膜炎、副伤寒、败血症、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急性乳腺炎、产褥热、丹毒、中暑、疟疾、胆管癌、食管癌、宫颈癌、膀胱癌等。超高热,体溫为41℃以上;常见疾病有中暑。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温度对体温的影响我们知道体温下降严重会导致失温[4]症,从机能表现来看,血液流动变慢、新陈代谢减缓,人的所有细胞和组织的活性都会降低,从而引起肠胃、肝、肺和脑等全身器官的机能低下,进而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及恶化。所以保护机体正常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冬季要保暖,要随着四季温度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状态的保暖措施。1、洗澡水的温度控制在4-6摄氏度最好,对皮肤损伤小,不会烫伤皮肤;给小孩洗澡时水温要略高于正常的体温,一般控制在8摄氏度左右即可。浴室的空气温度要保持在26~28摄氏度左右。提示:进行沐浴时,最好选择PH值5.5-7.0的弱酸性至中性的沐浴产品,不要用力搓洗,因为角质细胞牺牲后会在体表形成一层“水泥”[4]样的保护层,为皮肤筑起了防护外界侵害最坚强的屏障。平时需要注意皮肤的保湿,每次洗澡的时间:淋浴10~15分钟即可,泡澡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洗澡频率也不宜太高,一般每周1~次。洗澡后及时用毛巾将皮肤沾干,皮肤偏干燥的可以配合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剂外用,有助于皮肤的护理。2、人皮肤温觉的温度是20~47摄氏度。当周围的温度是5摄氏度时,人体皮肤就会产生的温觉。当温度超过45摄氏度,人体就会产生一种热甚至烫的感觉。当温度达到47摄氏度,就会有烫伤的疼痛感。当温度高于50摄氏度,人体就会烫伤,形成水泡;如果60摄氏度,接触人体皮肤一分钟,将导致三度烧伤。、重要提示:不管是泡澡,还是泡手泡脚,都要有适宜的水温标准,不要自己认为,“烫烫的泡着舒服”,且不知,对于机体恒温状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一位长期坚持泡脚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而心血来潮的,对自体情况不了解,或者皮肤感温不敏感,太热的水温会损伤皮肤、血管,皮肤不能正常呼吸,血管扩张过度,对整体的血流循环产生影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一定要遵循本提醒。附:泡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生活中常提到洗脸洗手,而足部似乎从来都是次要的,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是人的第二心脏,足部健康对人的生活质量举“足”轻重,经常给足部泡浴一下,不仅解乏,还能预防脚病的发生,有助于活血通络,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睡前足浴还有助于入眠。1、适宜的水温:足浴是通过浸泡、清洁、按摩、保养等步骤,利于清除足部的汗渍细菌和更新下来的角质,一般用于泡脚的水温度成人以40摄氏度为宜,小孩皮肤嫩,水温要低一点;糖尿病患者脚部皮肤不敏感,水温也要再低一点,避免引起皮肤烫伤。2、方法和时间:泡脚时可加入促进气血运行的中草药,如女贞叶、陈皮、生姜、花椒等,效果更好。泡完脚后用双手掌心轮换着按摩揉搓足部,尤其是有压痛的地方,每个地方要多揉按10~15次。建议每日或隔日1次,于睡前半小时(约晚上9点左右),每次20分钟左右为宜。、标准泡脚法:泡脚水至少没过脚踝,尤其是小腿的下半部,有三阴交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可以对脾、肝、肾经起到疏经通络的作用。4、应注意事项: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消化吸收;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容易形成扁平足。记得点“在看”呦本文参考资料:

①MyroslavaProtsiv,etal.DecreasinghumanbodytemperatureintheUnitedStatessincetheindustrialrevolution.eLife;9:eDOI:10./eLife.

②外源性导致的体温升高又称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多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患者除了有发热的症状以外,还有全身毒症状。

③内源性导致的体温升高又称非感染性发热,主要原因有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溫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等。

④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⑤水泥”:成分由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构成。是人皮肤表皮角质细胞从基底层到颗粒层最顶部,由出生到死去14天。然后死去的角质会在皮肤表面停留14天左右剥落,与油脂形成一层“水泥“样保护层。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中国医药信息、茶缘樁舍、综合侵删本期编辑:stoodcal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136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