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季节猪高热综合症暴发流行,应对措施要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正确区分非洲猪瘟与高热疾病,以免陷入误区

自年8月3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起,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全国31个省均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非瘟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养猪人担惊受怕,给整个养猪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以至于所有养猪人“谈非色变”,只要猪一旦出现发高热皮肤发红现象,就草木皆兵,第一时间认为可能是发生了非洲猪瘟,然后手足无措,或轻信个别不良商家用很多的所谓“抗非”药物,或干脆放弃治疗与控制,任之由之,结果损失惨重。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暑热季节的来临,各类高热疾病在猪场时有发生,常与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有所疑似,给高热疾病的防控与治疗带来重重困难。因此,正确区分非洲猪瘟与高热疾病,尤为重要,以免陷入防治误区。现将高热疾病与非洲猪瘟在临床上的不同之处,与各位养殖朋友共享,以供参考。

非洲猪瘟的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病程2~10天。

二、病理变化

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粘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比正常的大一倍以上),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网,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三、鉴别诊断

1.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才能确诊。

2.可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链霉素等结合地塞米松、退烧药,大剂量治疗后好转无反复就可以排除非瘟,无效者才考虑非洲猪瘟。

四、防控措施

1、严格做好各项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加强饲养细节管理,保持栏舍的干净与干燥,做好舍内的通风与温度工作。

3、增强体质,提升猪群健康度,以中药进行调养猪群增强抗病毒能力。

使用方式:在饲料中添加,畜益健0g/斤+黄连解毒散0g/1斤,每月连用10天,在疫病高发季节,建议长期在饲料中添加。

暑热季节常见的几类高热疾病

一、中暑

1、临床表现

常见栏舍内通风不良,舍棚隔热效果差,天气燥热时,病猪开始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继而趴卧不起,呼吸急促,张口气喘,体温达41度以上,个别病猪出现耳朵变红变紫,或全身发红。

2、防治措施

出现这种中暑现象,不要乱打针治疗,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先用一盆温水(40度左右),加入一斤高度白酒,用鞋刷子给予全身反复洗澡(躲避头部)。

2

---洗完澡之后,再用一盆1%的温淡盐水(水温37-39度,5kg水加50g食盐)灌服清理肠道。然后将病猪放置阴凉通风处,减少热等应激对病猪的影响。

3

---用凉水冲洗地面降温,让猪趴在上面。绝对禁止将凉水直接喷在猪的身上。千万注意:一旦中暑,用凉水喷洒猪全身降温的猪,90%以上可能会出现死亡。

4

---严重时,在病猪耳静脉血管处,消毒清洗后,用干净消毒好的剪刀剪开一个豁口放血毫升左右,然后用手挤压刀口止血。食欲不振时,肌注,复合VB+混感立清+真品头孢,投喂一些青菜等易消化开胃的食物。

5

---加强猪舍通风,做好隔热防热措施,有条件的话安装喷雾器间歇性在猪舍内的上空喷洒凉水降温祛暑热。

6

---全群防控,饲料中添加,畜益健2kg/T+黄连解毒散2kg/T;饮水中添加,金品多维+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热综合症)

1、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41-42.5℃),发烧的猪粪便干硬或便秘;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眼结膜炎,眼睑水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喜卧或犬坐势,不愿走动,行动无力,有的猪后肢拖地不起,后躯无力、共济失调;有的猪全身发红,后期耳部、胸部、腹部和会阴部等皮肤发紫;有的猪眼睑水肿,眼角有分泌物,部分猪场母猪流产、产死胎;部分伴有神经症状:后期有脑炎症状,突然倒地抽搐死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是由猪繁殖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猪的一致高度易感性传染病。母猪以发情滞后、坐胎率低、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和弱胎为特征,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和成年猪以严重呼吸道疾病和体温高热为特征,发病率可达%,死亡率达50%以上。

2、病理变化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后期可见脾脏边缘卷起折叠等现象,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防控措施1

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消毒:金碘1:稀释液,每周消毒2-3次。

2

加强免疫:受威胁的猪场,加强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免疫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金品强生源+金品多维,减少免疫应激,以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效果。

3

加强营养:饲喂营养平衡的优质饲料,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4

药物预防与控制:

全场防治:在饲料中添加,金品强生源2kg/T+混感无忧1kg/T+畜益健3kg/T+副嗜清2kg/T+呼必泰2kg/T,连喂5-7天。严重时,间隔24小时后,再用2-3个疗程。

病猪41度以上时,在饮水中添加:真品利高+金品多维+头孢,一天二次,连用3-5天。

食欲不振猪肌注:复合VB+混感立清+真品头孢,一天一次,连用2-3天。有皮肤发红,耳朵发绀时,可加注,黄芪提取物+VC(大剂量)。有弓形体,附红体等混合感染时,可加注,高热混感血清,一天一次,总体不宜超过二次。

注意:在暑热季节,高热综合症高发情况下,应长期在饲料中添加畜益健3kg/T+清瘟败毒散3kg/T,直至疫情平稳。

三、猪肺疫与猪丹毒混合感染综合症

1、临床表现

猪肺疫与猪丹毒同时发生的机率很大,在临床上常以混合感染综合症出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心跳急速,可视粘膜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咽喉部和颈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延至耳根、胸前。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有时可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有时带有血色。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很快死亡。在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2、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尤以喉头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皮肤有出血斑。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急性型: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变外,其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粘液。肺有不同程度肝变区,伴有气肿和水肿。

脾肿大,呈典型的败血脾,肾淤血、肿大,有“大紫肾”之称,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脏淤血、水肿。慢性疾病时,心脏可见到疣状心内膜炎的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

3、防治措施1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加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2

治疗:肌注,复合VB+舒巴噻弗(或大剂量青霉素钠)+恩诺沙星,一天一次,连用2-3天。

饲料中添加:副嗜清1kg/25kg+恩诺康1kg/50kg+畜益健4kg/T+金品强生源1kg/50kg+真品利高1kg/50kg,连用5-7天。

3

加强免疫,在受威胁猪群,做好猪肺疫与猪丹毒疫苗。

四、弓形体、附红细胞体(血液原虫病)。

四、弓形体、附红细胞体(血液原虫病)

1、临床表现

常见炎热季节多发,以蚊虫叮咬传播为主,初期体温40-41.5度,后期体温偏低,皮肤发红或苍白,背颈部皮肤毛孔出血,腹部皮下有出血点,可视粘膜发黄,尿液呈黄褐色。

病猪症状为突然废食,体温升高到41℃以上,稽留热7-10天,腹式或犬坐呼吸,流清鼻涕;常出现便秘,外有黏液,尿呈橘黄色;随着病程发展,在猪的耳部、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等部位出现紫红斑或小出血点。有的猪耳廓形成坏死痂皮,耳尖干性坏死。

2、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小点坏死灶。肺高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其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和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脾脏肿大,棕红色;肝脏呈灰红色,散在有小点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在剖检时取肝、脾、肺和淋巴结等作成抹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于油镜下可见月牙形或梭形的虫体,核为红色,细胞质为蓝色即为弓形虫。

3、综合防治措施

全场防治,在饲料中添加,金品阿奇2kg/T+畜益健3kg/T+血链康2kg/T,连喂5-7天。

食欲不振猪肌注:长效土霉素;高热混感血清;一天一次,连用2-3天。

寄·语

如果有猪体温41度以上,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病猪的其他症状,若有死亡,可解剖观察,做出比较准确初步诊断,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形成巨大损失。

如果确实怀疑有非瘟感染,最好找相关部门做出确切的诊断,采取扑杀措施。

按时做好疫苗接种和抗体监测工作,对传染病的防疫做到万无一失,心中有数。

平时应全面做好各项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隔断传染传播途径,加强猪群体质,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降低各种疾病发生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137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