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挤压综合征:是指机体肌肉丰厚的部位(肢体、躯干)被外来重物或自身重力长时间挤压或严重闭合损伤后,由于局部缺血,造成肌肉大量坏死,出现以肢体肿胀为特点的一系列局部症状,并有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肌红蛋白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挤压伤常涉及多系统,但只有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才能称为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进一步发展,死亡率高达60%以上。
二、病因
1.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程塌方等原因,造成重物挤压伤或砸伤,导致机体局部长时间的缺乏供血,引起再灌注损伤。
2.重度烧伤后,筋膜间隙的容积被焦痂所限制,加上组织水肿等,导致局部组织压力明显增高。
3.处理不当,如局部受伤的肢体包扎过紧。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受压肢体肿胀,指凹现象不明显,皮肤苍白或发绀,感觉异常、活动受限,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肿胀并逐渐扩大、加重。
2.全身表现:主要为肾功能衰竭表现。挤压综合征按临床经过一般可分为少尿期和多尿期。
(1)少尿期:自伤后起持续4~6d。患者感觉极度不适,口干唇燥,极度口渴,缺乏食欲。少尿(尿量少于ml/d)或无尿(少于ml/d),尿比重升高,呈酸性,并出现肌红蛋白尿。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非蛋白氮等蓄积于血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尿毒症。
(2)多尿期:在伤后5~7d进入多尿期,这是肾小管功能恢复的第一个指征。利尿初期有利于消除水肿,后期则可造成缺水。在利尿过程中,大量钠,钾和钙排出可形成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应及时纠正。
(3)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改变。
①水中毒:主要由于摄入水过多,其次为代谢产生的水,并引起周围水肿、肺水肿乃至心力衰竭;
②高钾血症:损伤后组织发生严重破坏,细胞内液的钾移向细胞外液,向血液中释放大量钾离子,肾脏又不能排钾,导致血钾上升,如不及时纠正,伤员往往死于高血钾、心律紊乱和心肌中毒。如同时有高血磷、高血镁、低血钙、低血氯和代谢性酸中毒,则钾对心肌的危害更重;
③低钠血症:钠总量并不低,因被水稀释而浓度降低。由于低钠造成低渗透压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最后形成低渗性昏迷;
④酸中毒:因肌肉缺血坏死及损伤后分解代谢旺盛,使大量的硫酸根、磷酸根和中间代谢产物释放,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⑤血酶升高: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CPK)由于肌肉缺血坏死而大量释放,使血酶均升高,谷草转氨酶可达U以上,肌酸磷酸激酶高达5万U以上。
四、早期诊断要点
1.有肢体压砸及长时间挤压病史。
2.伤后肢体严重肿胀于剧烈疼痛。
3.伤后出现有机红蛋白尿,且在解压12h左右最为明显。
4.CPK检查1万U。
5.可有休克、高钾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全身反应。
6.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尿比重、尿潜血试验显示不正常。
7.发生少尿或无尿、尿毒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凡符合上述7条者即可确诊为挤压综合征,应及时处理,凡符合1~5条者,可以列为高度怀疑挤压综合征,应继续严密监测,并及时妥善处理。
五、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2.预防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3.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治疗高钾血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胰岛素或血液透析。血尿素氮(BUN)增高时应首选20%甘露醇~ml快速静脉注射。如无效可改呋塞米40mg静脉注射,4~6/d。
4.静脉透析可以纠正高血钾和高BUN.
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由于挤压综合征受累的肢体范围比较广泛,有时会造成整个下肢全部肿胀,可行外科筋膜切开减压术。
六、监护
1.护理观察
(1)挤压部位状况:因筋膜间区的肌肉肿胀、出血,使筋膜间区内体积增大、压力增高,故应评估受压部位疼痛、肿胀程度,被挤压肢体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受限状况等。
①对于伤情较轻、局部肿胀不明显、患肢末梢血运无明显障碍、挤压部位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的患者可暂时固定肢体以制动;
②对于肿胀逐渐加重的患者,当患肢远端发生血循环障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局部切开减压准备;
③.对于减压后的伤口,应给予充分因引流,保持伤口干燥。当伤口敷料有大量渗液时应及时更换,同时密切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及末梢血运,并做好记录。
(2)受伤处皮肤色泽和感觉:由于受压部位皮肤张力高,触及时有较硬的感觉,应评估患者受压部位皮下淤血、红斑和皮肤表面水疱情况,患肢感觉减退情况及出现麻木感的程度,如肢体远端皮肤苍白、温度偏低,则提示病情严重;若皮肤逐渐转红,肢体温度逐渐转暖,则提示病情有好转趋势。
(3)血压和脉搏:按时测量并记录
(4)观察肾功能:①少尿期:尿量及尿色有变化,出现少尿或无尿,尿色呈红棕色、褐色或茶色为肌红蛋白尿,此期一般持续8~15d,时间越长,预后越差。②多尿期:24h尿量超过ml,表示肾功能恢复进入多尿期,此期由于肾浓缩功能及调节电解质平衡的功能尚未恢复,所以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的负平衡,出现脱水、低血钾、低血钠等现象。此期一般持续1~2周。
(5)心电图监测:发生挤压综合征时,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造成高血钾引起心律失常等系列症状。另外,由于机体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心电图发生改变。
(6)实验室检查:有肢体或躯干长时间受压的外伤史伤后有尿量及尿色变化时,应留取血液及尿液查常规和生化。
挤压综合征的伤情按肌群受累的范围及化验结果可分为三级:
I级:肌红蛋白尿,磷酸肌酸激酶(CPK)1万U(正常值为U),无肾功能衰竭等全身反应。
II级:肌红蛋白尿,CPK2万U,血肌酐和BUN增高,但无少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出现低钠血症。
III级:肌红蛋白尿,CPK明显增高,少尿或无尿、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钾血症。
2.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从而减轻氮质血症及肾脏负担。
(2)迅速解除受压肢体的压迫: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
(3)妥善包扎伤口:临时固定制动患肢,避免损伤加重,禁止按摩、热敷,有出血者应立即止血,禁忌加压包扎和使用止血带。
(4)碱化体液:给患者口服碱性饮料,如橘汁、柠檬水、菜汁等。
(5)纠正低血容量:预防休克。
(6)积极预防和纠正高钾血症:高血钾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预防高血钾极为重要。
①避免摄入含钾较多的食物,如红枣、香蕉、桔子、牛奶等;禁止使用钾盐类药物,如氯化钾等;避免使用促进血钾升高的药物,如肝素等。
②禁止输库存血,当需纠正贫血者或低血容量休克时应输新鲜血。
③口服甘露醇、大黄等,促进钾离子从肠道排出。
④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随时注意有无高血钾征象。
⑤发生高血钾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也可将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缓慢注射,并备好急救药品及做好透析准备。
3.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1)少尿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水、电解质平衡状况;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饮食原则为低钾、低钠、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适量的蛋白质;行腹膜透析或血透治疗时,按腹膜、血透常规护理。
(2)多尿期护理:注意观察血钾、血钠及血压的变化;供给足够热量和维生素,蛋白质可逐日加量,以保证组织的需要,给予含钾量高的食物;嘱患者多饮水或按医嘱及时补液和补充钾、钠等,防止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以安静卧床休息为主。
(3)恢复期护理: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肾功能;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鼓励逐渐恢复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