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初学陈氏太极拳往往感觉这也学不好,那也学不好,真是伤透脑筋!其实,掌握关键部位的练习,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腰
腰在陈氏太极拳中十分重要,拳谱说:“主宰于腰”。又说:“千变万化,单凭腰一转”,即身体各种姿势完全靠腰一转,可见腰在陈氏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对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理解。
练陈氏太极拳,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则叫放松。所谓放松,就是身体任何部位都没有僵硬的地方。当然对练拳有一定水平的人来说,应当注意“虚非全然无力”,即松也不是全然不用力,否则就懈了。
但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则应当强调打拳要放松,浑身上下都不要有力,因为“虚非全然无力”所讲的“力”指的是长期练陈氏太极拳过程中培养出的太极拳的劲,而初学者只要一用力,就是人身上原有的笨劲、拙劲,因此,这时宁可软一点,等拳练到一定程度,再告诉他在松的同时还要有点劲。
全身都要放松,腰尤其必须放松,因为腰是陈氏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发源地,腰如果不放松,转得不灵活,对其他地方的干扰就很大。陈氏太极拳打得好不好,关键就是看腰。练不好拳就是因为不是腰在动而是耍胳膊耍腿。只耍胳膊耍腿,那是练操,与陈氏太极拳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把腰的问题解决了,你的拳就前进了好大一步。
第二,肩
肩要往下垂,不能往上端。外形与内气有关,如果肩向上端,气就会随之上浮;肩往下一沉,气也就会随之下沉。但所谓的垂肩不是把肩死乞白赖地往下拽,只是有点下垂的意思,不往上端就行了。不要死拽硬拽,如果硬拽就过了。
这里涉及陈氏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取中”,学陈氏太极拳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取中”。过去太极拳叫“十三势”。十三势指的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前)、退(后)、顾(左)、盼(右)、定(中)十三种劲。其中掤、捋、挤、按,就是坎、离、震、兑四正方,採、挒、肘、靠,就是乾、坤、艮、巽四斜角,这也就是太极图中的八卦;进、退、顾、盼、定,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合起来称为“十三势”。前八个劲中,最难掌握的是“掤”,五行中最难掌握的就是“中”。什么叫中?“中”就是“无过而无不及”,过或不及都不行,“过”了,拳就是僵或是散的;“不及”,拳就是懈或是懒的。所以我说肩要垂,你要掌握火候,要掌握这个“中”字,过了、不及都不行。当然对一些喜欢“端肩”的人来说,学拳时我们强调肩要垂;但肩膀端起来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不端肩的人来说,只要平常肩的状态稍稍有点下垂的意思就够了。
第三,头
针灸学把这个穴位叫做百会。要使全身轻灵关键在于头,如果不摆正头的位置,就会影响到全局。头的位置怎么摆呢?要“顶头悬”,就是把头发系好后往上拉。往上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虚灵顶劲”,从下往上顶。这个顶应该是虚虚地把头顶上去,而不是实顶。如果是实顶、硬顶,身体就会发僵。
当然,除了以上三大很关键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正确练习也很重要。如颈部要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腕关节要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臀部要向内微敛,不可外突;胯部要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部要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等等。但初学者很难所有部位齐头并进地学习,那就不妨从关键处着手,让好钢用在刀刃手。
在习练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夸人悟性好,到底什么是悟性?该怎样培养呢?悟性好,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常常夸奖打拳好进步快的人悟性好。那么什么是悟性呢?近日看到杂志的一篇文章,讲到了悟性,“悟性”乃人类对事物本质、特性、规律等诸元素的敏感与悟解能力。“悟性”既有“实”的“虚形”,又有“虚”的“灵魂”,从习拳者的表现形式上可大致分为“三力”。
一是领悟力:习拳者应该从老师的传授过程中,观察拳式的变化,拳术的基本要点,拳理在形态上的体现,从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发现更新的“奥妙”。
二是鉴别力:从纷繁复杂的拳式变化中,抓住拳式变化的基本规律,用心感受拳中的真谛所在,去伪存真,寻求最有效的习拳方法。
三是创造力:习拳是一种高强度的体力智力活动,需要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创造。习拳者悟性的培养与提高既源于心态和实践,又必须敏于观察、勤于学习与善于总结。
源于心态: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思路。在习拳过程中培养较高的悟性,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积极乐观向上、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具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的思想,努力从心灵上提高自己。源于实践:悟性是理性认识的一种表现,悟性的提升以实践为基础,正如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所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敏于观察: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拳式变化中的各种信息,从简单的拳式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一个习拳者天天随师所谓“勤学苦练”,而对老师的“谆谆教导”视而不见,何言“领悟”?勤于学习:悟性的培养与提升与具备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是成正比的。习拳者要多读书,以充实自身,从借它山之石中少走弯路,直达通途。善于总结:悟性的提高也是对拳术的不断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习拳者既要善于总结自己,也要善于总结其他习拳者,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从总结中发现自身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差距,在不断总结中提高。
推荐阅读:
“虚领顶劲”的好处你能说出几个?小窍门一分钟掌握!
锻炼丨每日在家闲着,不如多打打太极拳,增强体质,老少皆宜!
明师教学‖陈媛媛老师讲解陈式太极桩功
正雷太极书院/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
--、-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1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