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 http://m.39.net/pf/a_7296127.html洗手护士作为手术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承担着准备、整理、传递器械敷料及确保其手术前后数量准确无误的任务。随着近年来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手术形式和种类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不断涌现出高技术、高难度的新手术。同时,新的化学药品和化学气体的术中应用,高科技仪器造成的电离辐射,以及艾滋病(AIDS)、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等传染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使术中医源性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无形中也增加了洗手护士工作的压力。本文就洗手护士中普遍存在的术中感染危险因素作一初探,并对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提出一些建议。
1术中医源性感染防护的意义
洗手护士在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而且在传递的器械中不乏刀、针、剪刀等锐利器械致使护士被割伤、刺伤、划伤的机会远高于其他工作人员。因此,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减少术中的意外血液接触,如:针刺伤、割伤、污血溅到眼睛里等。另外,如何在术中如何准确有效的传递、整理器械及做好术后物品的处置在防止意外血液接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杜绝或减少术中医源性感染的措施
2.1术前详细了解病史
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及乙肝五项、肝功能、抗HCV、抗H1V等的检查结果,做到心中有数,遇到感染患者术中应戴双层橡胶手套,穿防水手术衣,戴防护眼镜沉着应付。有报道¨,戴双层手套和合适的防护眼镜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长于2h、出血量大于ml的手术过程中可大大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在例锐器损伤中有64%的护士戴的是单层手套,而戴双层手套者仅为28%,由此可见戴双层手套可大大减少术中损伤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诊手术患者及疑似患者或某传染病高危人群也应常规按感染手术准备。皮肤有破损者在创口未愈之前须暂停上手术以防被感染。
2.2术中传递器械避免意外损伤体会
(1)用针持夹取缝针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拿取。
(2)不要养成术中习惯性的不自觉的握持器械的习惯。
(3)术中传递缝针时尖端朝上并用拇指、示指夹住针持中部,手置于器械下方,可大大减少术中被刺伤、划伤。
(4)传递锐利器械时要告知术者并对术中正在使用的所有锐利器械严加看管。
(5)更换纱布时避免用手指直接接触正在被缝或被切割的组织器官。
(6)建议术者用拉钩或牵开器暴露术野而非用手。
(7)在传递长且锋利的器械时,如解剖剪及精细器械应在给术者手柄的同时保持尖端向下,这样既可减少受伤的危险又可避免器械在传递过程中被无意的损坏。
2.3规定术中手术器械合理摆放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作用
多年来数以万计的手术配合体会使我院手术室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不同手术的器械台、器械桌摆放标准,标准中严格规定了刀剪及缝针、注射器的摆放地点,在新护理人员上岗时严格带教和培训,统一各项护理操作,使他们能尽快熟悉各项操作及各种标准。并率先选用带有磁力的容器存放刀片等锐器。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大大减少了手术组成员被误伤的可能性,又使得洗手护士对每个器械的摆放地点心中有数,从而能够更高效准确的传递器械。另外,还大大节省了交接班的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2.4一次性刀片带有保护鞘刀片的广泛使用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作用
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手术护士被刀片割伤的发生率在美国呈下降趋势——从年的14%降为年的4%,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次性的和带有保护鞘刀片的广泛使用。因此,在术中尤其是感染或疑有感染的手术中尽可能选用一次
性的带有保护鞘的刀片和用一次性的钝头的缝针来缝合肝脾等组织器官可有效地避免一些意外感染的发生。
2.5器械整理在防止医源性感染的作用
据有关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感染发生于术后器械整理过程中,所以必须提高警
惕。术后应将刀片缝针迅速卸下放人耐刺有牢固盖子并有明确标志的锐器收集箱中统一集中处理,然后再进行器械清洗。器械清洗时应保持手套无破损,穿防水衣,戴防护镜防止水溅到皮肤上眼睛里引起感染。并对洗后器械严格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6注意事项
为尽量避免意外感染发生,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对阴性者注射乙肝免疫疫苗。但如不慎受伤也不要紧张,应立即挤出少许血液,并在流水下持续冲洗1min后用3%碘酒、75%酒精消毒。如患者的血液HBV阳性,需24h内注射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血液化验。并为每位手术室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作者单位:河医院
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必处理,万分感谢!小编
考试宝典软件历年考试通过率高达90%。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始做题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1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