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笔记2015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精


药物过敏性口炎疾病概述

  药物过敏性口炎与接触性口炎是指过敏体质的机体通过接触(含漱、涂布、撒敷)、口服、注射等不同途径接触变应原后所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同属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均有明确的药物应用史。粘膜和皮肤损害统称为“药疹”,最常见的是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单个水疱以舌背正中部位好发,水疱破裂后,即形成糜烂或溃疡面,呈圆形或类圆形,界限清楚。皮肤损害常为水肿性紫红色斑,椭圆形、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也可为丘疹、水疱,或在红斑上出现水疱。口唇、生殖器、手足背、躯干也是药疹的好发部位。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皮肤粘膜可同时累及,若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易皱裂、糜烂、产生痛感。药疹再次发作时,损害往往出现于比较固定的位置,故又称为固定性药疹。严重者还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并累及体窍粘膜与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还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变态反应等。

急性根尖周炎分类和表现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创伤等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主要症状是咬合痛。患者多有牙髓病史、外伤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初期只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咬紧牙反而感觉舒适;继而发生钝痛、咬合痛,患牙有浮起、伸长感,疼痛为持续性、自发性、局限性的,牙位明确;口腔检查可见患牙叩痛剧烈,甚至松动,扪压根尖相应部位也会引起疼痛,牙髓活力测试多无反应,年轻恒牙或乳牙在牙髓坏死前可有反应;可查到患牙有龋坏、充填体,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牙冠变色或深的牙周袋。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又称为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严重的牙病之一。初期根尖脓肿阶段,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叩痛(+++),松动III°,轻度扪痛,根尖部牙龈潮红。发展至骨膜下脓肿阶段,仍有剧烈跳痛、叩痛、松动等症状,患者呈痛苦面容,根尖区牙龈潮红、肿胀,粘膜转折处变浅、变平,扪痛并有深部波动感,相应面颊部软组织呈反应性水肿,区域淋巴结肿大、扪痛,下磨牙患病时可伴有开口受限;全身不适,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严重病例可伴发颌面相应处的蜂窝组织炎。至粘膜下脓肿阶段疼痛减轻,叩痛减轻,根尖区粘膜呈局限的半球形隆起,扪诊有明显波动感,全身症状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的X线片示:可无明显变化或仅有牙周间隙增宽,若为慢性根尖周炎发作而来的,可见根尖部牙槽骨破坏的透射影像。   治疗应开髓拔髓,开放引流,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给予消炎止痛药物;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做根管治疗术或牙髓塑化治疗。

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

  牙髓病可以根据牙髓受损的程度进行治疗,一般临床上不能准确地作出牙髓改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而是通过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选择两类不同的治疗方法:   1、诊断牙髓病变是局限的或是可逆的,选择以保留活髓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如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等。   2、诊断牙髓病变是全部的或不可逆的,选择以去除牙髓、保存患牙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如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等。根尖周病的治疗法可选择根管治疗术等。

慢性牙髓炎的症状体征

  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出现阵发性隐痛或钝痛。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患牙常表现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慢性闭锁型牙髓炎:无明显的自发痛,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慢性溃疡型牙髓炎:无自发痛,患者常诉有当食物嵌入患牙洞内即出现剧烈的疼痛。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产生剧痛。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青少年患者,一般无自发痛,有时可有口才诉说进食时患牙疼痛或有进食出血现象,因此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诱发牙周炎的原因介绍

  1.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现已公认,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   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邻面和舌面较多。   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物、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4.诱发牙周炎的主要病因还包括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浅谈祛病的宿主介绍

  牙齿:   是致龋微生物的宿主,其解剖结构、理化特性和排列与对龋病的易感性以及与细菌的黏附和菌斑的形成都有着密切关系。   1)牙齿的排列:拥挤或排列不齐的牙齿的交界处以及正常牙列中两牙间的邻面,不易被唾液冲洗或自洁作用所清洁,这些部位容易首先发生龋损。   2)牙齿结构:后咬合面有复杂的窝沟结构,食物碎片和微生物易于嵌入,而不易被探针及牙刷毛清除,成为龋病易感区。牙对龋病的敏感性与窝沟深度呈正比。深的窝沟不易探入,且窝沟深部有菌斑形成,不易清除;食物碎片和细菌也容易在窝沟内滞留,形成临床上常见的窝沟龋。   3)牙表面:牙各表面对龋的敏感性不尽相同,某些表面易患龋,另一些表面很少波及。如下颌第一磨牙各表面患龋病的顺序为咬合面、颊面、近中面、远中面和舌面;而上颌第一磨牙依此为咬合面、近中面、腭面、颊面和远中面;对于上颌侧切牙,舌面较唇面更易患龋。这些差别的形成部分由于形态学的原因所致,如下颌磨牙颊沟、上颌第一磨牙腭沟和上颌侧切牙舌窝形成的滞留区易患龋。   4)牙齿的理化特性:牙齿所含成分的量和矿化程度都可以影响其对龋病的易感性。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容易患龋而且严重。牙齿硬组织中碳酸盐含量高可以增加牙齿溶解性,牙骨质中碳酸盐和有机物含量高,当牙龈萎缩时,牙骨质暴露于菌斑,易溶解脱矿。因此,老年人根面龋发病严重。釉质中氟、锌含量较高时,患龋的几率降低。   唾液:   是口腔中的混合性液体,由口腔附近各类大小唾液腺分泌液、龈沟液及混悬其中的食物碎片、微生物和口腔上皮脱落细胞所组成。唾液的成分和功能与龋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对牙齿的代谢有重要影响,唾液的分泌量、成分的改变,缓冲能力的大小以及抗菌系统的变化都与龋病发生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唾液对维持口腔正常pH,保持牙面完整性和促进已脱矿牙硬组织的再矿化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能见到唾液腺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后龋病极易发生的放射性龋病例。   机体全身状态:   儿童时期全身营养不足,出现钙、磷、维生素、蛋白质的缺乏及代谢紊乱,可以严重地影响牙齿发育和矿化,从而增加对龋病的易感性,可显著地使龋病发病严重。

牙髓变性的原因

  牙髓钙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髓石形成,另一种是弥散性钙化。髓石形成多见于冠髓,为一些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的钙化团块,常围绕一核心成层状,极少的髓石内含有不规则的牙本质小管。髓石可游离于髓室内,或附着甚至包埋于髓室壁,有时充满髓室使根管不通,妨碍牙髓和根管治疗。髓石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弥散性钙化是在牙髓内沉积无数细小钙盐颗粒,犹如砂粒状,常见于根髓内,可弥散地沉积在一些胶原纤维束中,当沉积增多时,小颗粒互相融合而成较大团块。   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是指成牙本质细胞间液体积聚形成水泡。镜下见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水泡将成牙本质细胞挤压成堆,状似稻草束。严重时,成牙本质细胞数目减少,甚至消失,仅留下大小不等的空泡。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牙髓血供不足、细菌及其毒素刺激、洞形制备的创伤或刺激性充填材料的刺激等所引起。

牙龈病的基本概念

  牙周组织病一般是指广义的,即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狭义的牙周病仅指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韧带(牙周膜)和牙槽骨、牙骨质。牙骨质虽然属于牙体组织,但它与牙龈、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共同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将牙齿牢固地附着于牙槽骨,承受咬合功能,并构成口腔粘膜与牙齿硬组织之间良好的封闭状态,故习惯上将这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附着装置。   牙龈病是指局限于牙龈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以炎症为主的一组疾病。包括:   (1)炎症为原发变化的慢性龈缘炎;   (2)某些全身因素所致的或伴发的炎症,如药物性牙龈增生;   (3)有些全身情况加重或促发的炎症,如青春期和妊娠期牙龈炎;   (4)局部因素如菌斑等的刺激所表现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如牙龈瘤等。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病损有可能发展成为牙周炎。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yzn/95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