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说某种现象是生理性病害,那什么是生理性病害?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进行防治,本文将为广大种植番茄的朋友解答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生理性病害?
所谓生理性病害,即是指植物由于不良物理或者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因其不具有传播性,又叫非侵染性病害。
二、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畸形果
表现症状: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不适环境条件引发番茄生理障碍,使果实发育不能保持其品种特有的果型。出现扁形果、蒜瓣果、指形瘤状果及漏籽果实等畸形变异。
果顶部凹陷
指形瘤状果
发生原因:在花芽分化及开花期遭遇长时间低温;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磷钾肥不足,不能满足正常膨果;以及花期缺硼,授粉受精不良均可导致果实畸形;此外使用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时浓度过大,或处理时期过早也会导致果实畸形。
防治措施:
(1)合理控制温度,防止出现10℃以下的低温,可合理安排栽培茬次,或采用棚室栽培的方式进行种植等。
(2)加强肥水管理,保证田间底肥充足,花期适当补充硼肥(如国光朋),促进开花及授粉受精。膨果期结合灌水,合理追肥,勿偏施氮肥,应适当增施磷钾肥,满足番茄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
(3)正确使用调节剂,保花保果时,处理时期及用药浓度要适宜,且应根据当时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调整。
2、日灼病
表现症状:发病部位为果实的向阳面,尤其是果肩部,发生时期为转色期,果实由红色逐渐褪色变白,继而形成黄褐色斑块,发病部位出现褶皱,病斑凹陷,干缩变硬,果肉呈褐色。湿度较大时,病斑易受病菌侵染,长出黑霉或腐烂。
发生原因:
露地番茄雨后骤晴,叶片剪除过重或打顶过早,太阳曝晒植株,引起果实表面灼伤。保护地番茄因光照太强、棚温急剧上升,也会引发日灼病。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果实受强光照射,致使果实表皮局部温度过高,部分组织因高温灼伤坏死。
防治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膨果期适当增施磷钾肥,补充钙肥,提高植株抗旱能力及果实韧性。
(2)加强栽培管理,夏茬适当遮荫。棚室栽培加强通风以及使用遮阳网,降温排湿,防止高温强光。
(3)加强田间管理,绑蔓时注意调整茎蔓方向,使果穗隐蔽在叶片或支架内,避免阳光直射。摘心时,最后一穗果实上面留2~3片叶,对果实起遮阴保护作用。
3、裂果症
表现症状:番茄裂果可分横向裂果和纵向裂果两种类型:纵向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纵向深裂,开始于膨果期,在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纵向裂纹,转色期裂痕加深;横向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横向浅裂,一般在果实成熟前出现。
纵向裂果
横向裂果
发生原因:番茄裂果主要是由于水分失调以及膨果期钙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导致。在膨果期或果实转色期,遇到高温、干旱、烈日和骤雨等情况,果皮生长与果肉组织膨长速度不同步,导致果实膨压增大,从而出现裂果现象。
防治措施:
(1)选栽果皮较厚、抗裂性较强的品种。
(2)改良土壤,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保水力与透水力,促进根系生长,缓冲土壤水分带来的剧烈变化。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使田间土壤保持湿润,果实膨大期,浇水要均匀,防止土壤忽干忽湿,雨前土壤不宜过干,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科学整枝,使果实隐蔽在枝叶间,减少阳光直晒。
(4)及时采收,适期补肥。膨果期或采收前15~20天,叶面喷施国光络佳钙-倍液或国光氨基酸钙,能够较好地防止裂果。
4、生理性卷叶
表现症状:番茄采收前或采收期,第1果穗以下叶片稍卷,逐渐发展成全株叶片呈筒状,变脆,使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或果实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影响膨果,或引发日灼病。
发生原因:主要与土壤含水量以及日常管理有关。当气温高或田间缺水时,番茄叶片气孔关闭,引起叶片向上卷缩,出现生理性卷叶。
防治措施:
(1)培育壮苗:定植前保证底肥充足,定植后合理追肥。建议使用国光根部养护套餐(国光根宝、优丰、重茬宝),促根壮苗。
(2)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如松达生物有机肥,增强土壤保水性;控制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3)合理控水:土壤干旱及时浇水,地温过高忌浇水;或采用地膜覆盖,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证透风透光良好,及时整枝打叉,避免植株旺长。
温馨提示:
以上介绍的番茄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仅供参考。因品种、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等不同,番茄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国光致力于服务广大番茄种植者,如有疑问,欢迎来电交流探讨。
国光“把质量和品牌建在用户心中”作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助种植者实现愿望”作为我们的企业使命。-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哪里能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