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到血小板这个词,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检查血常规时其中的一个指标。
01那么血小板具体是个什么物质呢?1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细胞质,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人体的血管受伤出血时,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促进凝血从而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从而达到机体止血的目的。
有一些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在常规体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血小板减少了;而有一些小伙伴有皮肤的瘀斑瘀点的症状,或者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的时候,去医院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
02我们发现自己的血小板减少该不该担心,什么时候又该引起重视呢?
首先血小板减少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血小板减少症通常称之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olog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具体病因不详,发病机理见下图。
ITP发病机制简图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有明确的原因或基础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疾病: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HBV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等;
3、药物和化学物质;
4、恶性肿瘤:淋巴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白血病等;
5、骨髓移植;脾功能亢进症等。
03血小板减少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
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出血症状包括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血尿,咯血,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则相对少见,但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可有出血或者无出血症状,和患者血小板的多少并无直接联系,出血情况受年龄、基础疾病,血管病变、血小板数量(小于30×/L)等多种因素影响。
另外约20-40%的患者有疲乏症状,随着血小板数目的升高,患者疲乏症状可缓解。
哪
04哪些人更容易出血呢?
可能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些人在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时更易发生出血呢?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在患上血小板减少症后出现出血情况。
1、使用某种药物的患者:抗凝剂(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口服的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化疗药物(肿瘤病人)。
2、可能导致出血的相关脏器疾病:胃肠道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呼吸道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泌尿道疾病(泌尿道结石等);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水平在/90毫米汞柱(mmHg)或以上,就是高血压。而长期处于这样的血压水平以上的患者即为未控制的高血压。
3、影响止血的其他疾病:主要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比如先天性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凝血因子主要通过肝脏产生,肝硬化或者肝病的病人凝血因子产生降低,因此更容易出血。
4、年龄较大(大于60岁):危及生命的出血发生率在超过60岁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
5、既往有出血病史既往有出血病史:既往有出血病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血管病变、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者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就更加容易出血。
6、创伤、手术、分娩。
8、从事增加出血风险的体育或者职业活动。
9、血小板数量小于30×/L时:并且出血风险和血小板数呈负相关。
了解了血小板减少后的出血症状和出血风险后。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查血常规第一次发现血小板减少(小于×/L)需及时就诊或咨询血液内科医生,排除相关疾病,明确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诊断,并根据血液内科医生的指导进行随访或者用药。当血小板低于30×/L或全身有出血症状时,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出血
发现血小板减少后预防出血是我们的首要注意事项。
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特别是口腔卫生。避免吃坚硬的食物(如骨头等)。
避免激烈的运动或增加出血风险的职业活动。有高血压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慎用药物,使用药物前要咨询医师或药师,减少因药物增加的出血风险。
戒烟、戒酒。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可损伤胃黏膜,从而诱发出血。此外,烟草和酒精可增加一些基础疾病风险,如高血压、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亦可能导致出血。
综上,大家发现血小板减少后不必慌张,医院找血液内科医师咨询,明确原因。同时要注意保持个人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出血。当血小板低于30×/L时,出血风险相对较大,医院就诊了。
▏?作者:易煜尧编辑:曾思诗
END参考文献:
侯明,秦平.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37(02):89-93
胡群.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1(05);11-22
KENNETHK,MARSHALLAL,JOSEFTP.etal.Williamshematology.9thed.McGraw-HillEducation,:-.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1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