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传染方式辣么多,你只知道一种


目前,人类肝炎病毒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和庚型病毒。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其中,乙型肝炎感染率最高,危害也最大。乙型肝炎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DNA,甲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和庚型病毒病毒均为单链RNA。除了甲型和戊型病毒为通过肠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密切接触、血液和注射等方式传播。

一、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经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人而感染。

(2)水源传播:这是引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了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

(3)食物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的,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得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蛤蜊和毛蚶等。此外,患甲型肝炎的饮食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后引起的暴发流行也屡有报道。此种传播方式引起的甲型肝炎流行潜伏期多比较短暂,且病情较重。

(4)其他传播途径:苍蝇和蟑螂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其他如节肢动物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等,因尚未被证实或未见报道,故暂不能肯定。

二、乙肝传播途径

a)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指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乙肝,水平传播是围生期或出生后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垂直传播约占母婴传播的10%,更多的母婴传播是水平传播。

b)医源性传染。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c)输血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

d)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e)性传播。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在性生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现损伤,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的话,接吻也有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三、丙肝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四、丁肝传播途径

丁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HDV的感染需同时或先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基础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与母婴间垂直感染等方式传播。高危人群包括药瘾者及多次受血者。

五、戊肝传播途径

戊肝病毒传播途径与甲肝类似,主要经“粪-口”传播,具体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经食物传播和外来旅游者的辅入传播。

六、庚型肝炎

年美国阿波特公司的研究者发现一种黄病毒样基因序列,称之为庚型肝炎病毒。其传播途径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相似,常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重叠感染。但至今没有明确证据显示该病毒可致病或者有任何不良影响。

年12月,日本学者在一名病原不明的输血后肝炎病人体内,发现了新的病毒基因克隆,认为是一种新肝炎病毒,而命名为“TTV”,即经血传播病毒。但TTV的致病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医师

↓↓↓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113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