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很容易被病毒侵体。对付传染病,预防胜于治疗。那你了解传染病有哪些预防措施?如何提高宝宝的防病能力?我们特邀微问诊内科医生何先勇老师与大家分享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常识。
手足口病是一个怎样的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和小部分寄生虫,微生物常见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等;寄生虫包括螺旋体、原虫等,由寄生虫引起的又称为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感染,传染性和流行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感染后一般会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差别。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病常见传播途径有:
1.经空气传播
2.经水传播
3.经食物传播
4.接触传播
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6.经土壤传播
7.医源性传播
重点说下最常见的空气传播、水传播、接触传播
▎经空气传播:
1)飞沫传播:病原体携带者(患者)呼气、大声说话、嚎哭、打鼾、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久(通常不超过几秒钟)。
飞沫传播的范围仅限于病人或携带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比如拥挤的人群、人群集中的地方幼儿园、临时工棚、看守所或监狱、旅客众多的船舱、车站候车室是发生此类传播的常见场所。类似传染病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
2)经尘埃传播:病原体携带者(患者)的分泌物以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上,干燥后成为尘埃。落在衣服、床单、手帕或地板上。当整理衣服或清扫地面时,带有病原体的尘埃飞扬而造成呼吸道传播。凡耐干燥的病原体,皆可经此方式传播,如结核杆菌、炭疽芽孢等。
▎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包括两种传播方式。一类是由饮用粪便污染的水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另一类是由于与“疫水”(感染的水体)接触而引起的疾病。
1)经饮水传播的疾病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及甲型肝炎等。它的流行强度取决于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强度及频度、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饮水卫生管理是否完善及居民卫生习惯等。
2)经接触疫水(感染水体)传播的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病原体主要经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如在流行区游泳、洗澡、捕鱼、收获、抢险救灾等暴露于疫水而遭受感染
经食物传播: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1)直接接触传播指传染源与易感者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例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2)间接接触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所以被污染的手在间接接触传播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例如痢疾、伤寒、霍乱、甲型肝炎;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帽子可传播疥疮、癣等;儿童玩具、食具、文具可传播白喉、猩红热;洗脸时用过被污染的毛巾可传播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便器可传播痢疾、滴虫病;动物的皮毛可传播炭疽、布鲁菌病等。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1.经节肢动物的机械携带而传播 如苍蝇、蟑螂携带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使食物污染。
2.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寨卡病毒、登革热等疾病外,还包括多种虫媒病毒传染病。
另外还有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
手足口病治疗与预防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EV71)特点:属于小颗粒RNA病毒。对外界对抗力强;适合在潮湿环境中生存,在4摄氏度下可存活1年,但是不耐强碱,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能使其灭活。
肠道病毒有20多种,每组分很多型,无法在一次感染后获得终生免疫。
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感染方式:粪-口途径、疱疹液。
粪-口途径(举例小孩内裤常有粪便污染,解便后擦拭屁股污染手部;
幼儿园里污染的便池,经过鞋底带进教室,然后相关传染。
▎疱疹液(内液含有病毒,可伴随咳嗽时飞沫、手足接触和污染传播)。被污染衣服、毛巾、玩具等密切接触传播,空气中飞沫传播。
全年龄均可发病,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免疫力低下者尤为易感)。中医来讲,幼儿稚阴稚阳特点: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筋骨未全、易于传变。容易感染外邪、消化不良、夜尿多、行走容易跌倒这些都属于小孩发育发展的过程。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平均3~5天,最长一般不超过10天。
▎临床表现:
手、足掌背部、口腔黏膜、肛门处出现散在、米粒样疱疹,周围围绕红晕,疱壁稍厚,泡内液体不多,破溃后带有病毒,具有传染。
常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恶心、流涎、疼痛(手足不都有疼痛,口腔疱疹引起疼痛患儿往往有拒食、不想吃东西,此时家长要有耐心)。
严重者高热、倦怠、嗜睡、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辅助检查(医生看的)
1.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
2.病毒分离采取病人的水泡液、唾液等以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至:
①豚鼠脚掌皮内,4~5天后在其足趾间出现水泡;
②小鼠脑内及其乳鼠腹腔内而致死亡;
③猪肾、小牛肾细胞培养中出现细胞病变者,则可认为分离到口蹄疫病毒,可进一步用特异性血清鉴定其型别。
3.血清学试验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与常见水痘区别: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水痘起病急,水痘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皮肤有痒痛感,同时伴有发热,疱疹壁薄、晶莹剔透、疱内液多。愈后可获终身免疫。愈后大都不留瘢痕,即使局部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也能逐步消退。
▎隔离期:自发病日起14天。;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重症患儿医疗机构隔离。
▎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特效药,主要以抗病毒、对症、防治为主。用药期间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针对重症患儿及出现其他并发症。
▎常见抗病毒药物:效果依次递增,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干扰素等。其中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临床运用退热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着短于利巴韦林。
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医院推广使用。
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四季抗病毒合剂等治疗效果明显。
以上是药物治疗。重点是我们怎样来预防,我们知道手足口病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只要我们切断这三个环节其中一个,我们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以及继续传播疾病。
呼吸道方面:我们可以带上口罩,医用型一次性口罩,正确戴法(图片),蓝色面在外,带上后,沿鼻梁轻压钢条,口罩分内、中、外三层,内层(白色)为亲肤材质,中层为隔离过滤层,外层为特殊材料抑菌层。每3-4小时更换一次。
消化道方面:避免进食三无食品(无厂家,无产品名、无生产日期),不吃变质、来历不明、生冷凉拌、街边的食物,服用前尽量通过高温处理。
接触方面:重点就在手,饭前便后洗手最关键,不能简单、草率、敷衍了事洗手,(举例,妈妈做好饭,叫小明洗手,小明洗手时间总共不超过20秒,草草了事,就来吃饭了)
▎手足口病饮食禁忌:
1、禁食生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父母应该注意的事项:
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30分钟以上或者通过高锰酸钾、漂白粉泡洗消毒。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高温煮洗15以上(完全能杀灭很多细菌、病毒);
4.患儿疱疹可以擦拭碘酒消毒。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得不偿失)
6.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者通过医疗机构开药后在家自行隔离(隔离期半月),医院救治并隔离。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如果还有疑惑不解,可以及时咨询我们。
注:添加微问诊小助手(weiwenzhenxzs)为好友,小助手会将您请入宝妈课堂群,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母婴、育儿及产后护理知识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1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