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28岁的刘伟(化名)出现腰背部疼痛并伴左侧大腿前侧麻木、放射痛,1个月后病情加重出现行走困难。20多天前,他被家人送到遵医附院脊柱外科救治,接受了全内镜下神经根鞘囊肿切除术,术后一周便康复回家。28岁小伙患病行走困难一个月前,刘伟入院遵医附经脊柱外科,接受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左侧腰2/3椎间孔区神经根鞘囊性占位、腰5椎双侧椎弓峡部不连、胸部肌纤维母细胞瘤”,专家们决定为刘伟行全内镜下神经根鞘囊肿切除术。8月27日,刘伟成功接受了手术。这也是遵医附院脊柱外科继刚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全内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靶向摘除后,技术再创新高,顺应“精准技术”的外科发展概念,应用全内镜技术,成功完成的一例高难度手术。该科主任廖文波教授告诉记者,针对刘伟的这个病,常规的手术方式是处理神经根鞘囊性占位,需切开分离左侧椎旁肌肉,切除腰2下关节突及腰3上关节突,脊柱稳定性明显受到破坏,需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稳定。这种手术创伤大,费用昂贵,同时还必须开放手术治疗腰5椎双侧椎弓峡部不连,其创伤与费用更是让患者难以承受。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贵州省脊柱微创外科专家的廖文波经过精确分析,考虑刘伟椎间孔内神经根鞘囊性占位局限,目标明确,结合CT与MRI,可实现“精准外科技术“概念的准确定位,若施行后路微创全内镜下经腰2椎板开孔探查、神经根鞘囊性占位切除、神经根减压术,可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少等优点。椎管病变或导致瘫痪刘伟手术后即感觉左下肢疼痛、麻木消失,术后第3天,他已经可以自行下床活动。通过复查CT及MRI,提示他神经根囊性占位组织已完全取出。手术后1周,刘伟康复出院。据了解,椎管内的占位病变,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根囊肿、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淋巴瘤等等,均可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引起相关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及二便功能障碍。此类病变,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其风险大为增加。若将内镜技术应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必将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廖文波说。廖文波告诉记者,脊柱全内镜技术主要是应用脊椎自然的骨性间隙(如椎板间隙、椎间孔等)处理椎间盘突出症,在腰椎的应用相对较广泛,医院已经开展;而将内镜技术应用处理椎管内或神经根管内的占位病例,因椎板等骨性结构的覆盖,不能利用骨性间隙处理病灶,需经椎板建立精准的骨性通道方可处理病变;同时其占位病变与硬膜囊及神经根的结构关系复杂,致使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严重者可发生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所以,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与精准的定位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周刊记者冷泽学
责任编辑李林玲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