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下,说到更年期(简称“老更”),很多人愁容满面;面对“老更”,更是无可奈何!该怎么面对即将到来的“老更”呢?答案就在下文。
大家好,今天已经是第三次的微课堂,我渐渐开始喜欢这个环节,借此机会正好可以整理一下之前众多各门各派的跟师经验和个人临床心得,“限时开课”让我没有了各种可以拖延偷懒的理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回顾,好好地总结和备课,这个过程让我感觉非常不错也很有收获。所以也再次感谢上医网创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感谢各位朋友的信任,抽出时间聚集在群里来听课,希望今晚你们都能有所得。
邓頲简介
邓頲,主治医师,中医硕士,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医院中医科及高端健康管理公司旗下中医门诊工作多年,有幸跟诊沪上名老中医颜德馨、朱南孙、林水淼等,窥得中医诊治精髓一二。近年来求学台湾易医大师,涉猎各种外治法,针灸、特种拔罐、补泻电针、五色疗法、放松整脊等等,以期达到更佳疗效,擅长治疗内妇科杂病、各种痛症(肩颈、腰膝、足跟等等),对于胃肠疾病、乳腺增生、疲劳、失眠、便秘、高脂血等亚健康问题颇有心得。
晚上好各位!今天的主题是更年期综合症,信息量相当得大,尤其在调养治疗方面,包括了中药汤剂、中成药、传统十四经针灸治疗、董氏奇穴治疗、各类手针以及耳穴磁贴治疗,当然还有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穴位自我按摩,最后还会谈及了一些饮食食疗的注意事项。
一、现代医学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平衡失调,而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年世界卫生组织采用“围绝经期”这一术语,统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个综合症最典型的症状是月经失调、潮热、出汗以及各种莫名的心理生理等伴随症状。多发生于女性45~55岁,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二的女性更年期会出现以上症状。近年来由于环境和压力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很多女性朋友们都是压力山大,情绪起伏不稳,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出现越来越早,不少女性30多岁就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一般小于40岁的女性出现类似症状,去医院检查就有可能被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所以各位女性同胞们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了解你身体的人就是你自己,越早注意越早调理,不但可以保养身体,延缓衰老,也可以帮助自己日后平稳地度过更年期。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说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主要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主要症状
1.月经改变
可以是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或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烘热潮热、出汗。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可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这个症状导致女性朋友们非常的不适不爽和尴尬。
3.其他泌尿、心血管系统等伴随症状
如烦躁易怒,精神疲倦,头晕耳鸣,心悸失眠,面浮肢肿,记忆力减退,皮肤蚁行感,甚至情志异常等。有的还伴有尿频、尿急、性欲下降、食欲缺乏等,还有些出现胸闷心慌心悸,血压升高等循环系统症状。另外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速度,易促使骨质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也会出现腰膝酸软,腰背和四肢关节疼痛等症。
现代医学实验室诊断依据,主要是看生殖激素水平:
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FSH40U/ml
2.雌二醇(E2)与孕酮水平下降,E25pg/ml
西医的治疗是以激素替代疗法或补充治疗为主,
大家都很清楚,激素治疗有利有弊,还有一些禁忌症和慎用情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寻求传统医学治疗。
二、中医如何看待围绝经期综合症
中医学古典医籍中没有与此相对应的病名,但在“脏躁”、“百合病”、“心悸”、“郁症”、“头痛”、“不寐”、“年老血崩”等病证中有类似的记载,中医妇科教材称之为“经断前后诸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六七太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话的意思给大家解释下,由于天癸的作用,女子二七就是14岁左右月经来潮,到了四七就是42岁左右容颜开始衰老,至七七49岁的时候基本绝经无法生育了。所谓的“天癸”,就是肾之阴精,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基因”、“核酸”、“性激素”之类的物质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又云:“肾气盛,月经始;肾气衰,月经绝”。这都说明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四十岁前后就是肾中精气开始衰退的时段。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睿智,他们那么早就掌握人体生理的规律。
三、中药治疗
基于刚刚的分析,我们清晰地了解围绝经期综合症病根在于肾,源于肾阴匮乏、导致脏腑失去肾阴津血的濡养,而呈现出脏腑之间机能失调,而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容易多思多虑,情绪多变,导致心神失养,久之则演变为心肝两脏失衡,使水不涵木或水火不济,解释一下,这里水为肾,木为肝,火为心,所以临床除了以烘热汗出,还多出现心烦失眠或烦躁多梦之症,而肾水不足,肝木失养,阴血津亏,又出现头痛头晕、或血压短暂性升高、波动,以及腰膝酸软、皮肤瘙痒、二阴干涩等病证。因此在治疗上首先应从滋补肾阴之精为主,兼顾清心疏肝,辅以健脾,调整脏腑之间的阴阳平衡。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就在于辩证分析,因人施治,下面就谈谈简易辨证分型用药。
综合归纳现代医家辨证分型,经断前后诸症可分为以下五型:
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可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加减。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酸腿软,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3.肝气郁结情志抑郁乳房及胸胁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可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
4.脾肾阳虚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酸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可用右归饮加减。
5.肾阴阳俱虚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质淡,脉沉无力。可选用二仙汤加减(医院经验方:仙灵脾12克,仙茅、巴戟肉、当归、知母各9克,黄柏5克)。
本人之前跟诊过沪上妇科圣手,国医大医院妇科王采文主任医师,她们两位都长于治疗此疾,临床每每收效甚佳。结合名家经验和自己临床心得,本人对于此证常用六味地黄丸、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三个经典方剂为主,再根据症状加减,治疗思路是以“肾、肝、心”为着眼点,六味地黄丸与补肾药合用,有滋养肾阴、补脑益髓,使“水能济火,并能涵木”,而精血互生则使肾髓充足,骨髓充盈则腰膝强健,甘麦大枣汤与百合地黄汤有疏肝解郁、补养五脏、宁心安神之用;因而三方合用则能“补其不足之水为先,泻其有余之火为后”以其达到阴阳平和,标本同治。
四、针灸等外治法
刚刚我们讲了中药如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下面我们来谈谈针灸的治疗机理和作用。
早在年11月,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提出并公布64种针灸适应症、其中抑郁、失眠、头痛以及女子月经方面的疾病,都明确列入其中。“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都证明,针灸可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和自主神经功能,发挥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其作用途径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多靶点。”针灸对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整体或局部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1.传统十四经针灸
治疗一般临床以背部俞穴和腹部募穴配穴为主,取背部的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背俞穴是脏腑气血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故能调理脏腑功能,膈俞为血之会,可活血补血理血,与五脏俞相配能起到滋补肝肾、补益心脾、活血的作用。
再取腹部之募穴关元和中极,关元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肾壮元、益气和血之功,中极为膀胱募穴,也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取之可温阳利水、补肾调经。
在俞募配穴的基础上再加神门、三阴交、百会;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足三阴与女性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有密切联系,取上述两穴可交通心肾、调理冲任;百会系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之会穴,位居巅顶,“头为精明之府”,取之不仅可宁神定志,而且与三阴交、神门相配更有协调阴阳、沟通上下之义,这三个穴位我们在讲失眠时已经重点提到了。
根据临床症状还可以加上风池、支沟、合谷、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等穴位一同治疗。
2.董氏奇穴
除了传统十四经取穴治疗外,我临床还喜欢配合董氏奇穴。董氏奇穴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与十四经穴相映成趣,其理论渊源与《内经》一脉相承。董针多数在四肢取穴,相对安全,我临床一般取妇科穴、还巢穴、火主、火硬倒马、肾关、复溜、下三皇等为主穴,再配合胡光老师的老十针来培补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二组穴位交替应用。
除了这两种常用针灸方法呢,我在临床对付这类疾病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王氏中医独创的针阵——八大天王,此针阵可激发人体气血有序运行,泻人体之有余而补其不足,以达阴阳平衡之目的,对于各类内分泌失调、失眠、情绪不宁、机体莫名异常感觉等常常可获奇效。
3.全息手针
全息手针顾名思义以手部的全息对应为主来治疗全身性疾病,比如柳华山老师的下焦四针,专门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病,取双手部的骶尾点,中指末节赤白肉际靠大拇指侧的下焦对应点进针。
还有余浩老师的阴阳九针,取大叉穴和海上明月及其变式来治疗此症。
另外葛钦甫老师的太极小六合针效果也是不错,太极小六合针是以掌八卦来下针的,先取坎离两卦,以达水火既济,补肾宁心之效,再配震卦以疏肝开郁,理气宽胸。
临床上还配合传统十四经之内关和合谷穴一同治疗,我们上节微课堂全息六总穴里讲过内关为手厥阴心包之络,别走手少阳三焦经,属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阳维脉,主一身之里症,为治疗血脉和神志方面的重要穴位。
合谷穴系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有宣通气血之功,治疗范围十分广泛,更年期患者常有烘热汗出,合谷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4.耳穴
别看小小耳朵,里面可是有大大的乾坤,耳朵有我们整个人体的全息对应,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方法也很简单易行,可以用王不留行籽或者磁珠贴在对应穴位上,用手捏来刺激穴位以起到效果。
耳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一般用两组穴,第一组取交感、皮质下、卵巢、心、肺,第二组取内分泌、三焦、神门、丘脑、肝、肾,采用压丸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次,一般5周为一疗程。配合上述的针法治疗可以事半功倍。
5.穴位按摩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4指宽,胫骨后缘。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即腰带的位置,旁开1.5寸处。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肾俞穴与太溪穴滋补肾阴,缓解头晕耳鸣、健忘、乏力等症状;三阴交穴养护肝肾,缓解心烦、燥热、汗多等症状;太冲穴清肝火,阳陵泉穴清肝胆湿热,缓解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膻中穴缓解胸闷的症状。
以上两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自行操作,但是只是起到保健预防作用,或者增强治疗效果,如果症状明显还是建议针药结合治疗。
五、食疗忌宜
一般来说,更年期患者大多为阴虚火旺体质,宜选择具有滋阴益肾、清肝宁心功效之品,如枸杞子、菊花、银耳、莲子、白果、山药等,入冬进九后可少量食用党参、西洋参等,不宜选择偏于温阳动火之品,如羊肉、桂圆、红参等;
当然也要看体质,如果为阳虚的,则温阳还是可以适当服用。另外也不宜过食高蛋白或长期食用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如鸡肉、蛋白粉以及蜂产品及特浓豆浆等,临床发现过食这些不当的补品,不但不能增加雌激素,反而会促进生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小叶增生等激素依赖性疾病。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之前一直在群里和大家说,疾病三分靠治疗靠医师,七分靠调养靠自己。的确中药有点苦,针灸有点痛,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苦痛之后疾病当然会有好转,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自我保养,不良生活习惯要改变,学会主动调理身体。否则免不了要被疾病和针药治疗双重洗礼。
小编寄语:
以上就是邓頲老师就更年期综合症这个话题的个人分享,如果你有疑惑要咨询邓老师,或是想跟邓老师学习、交流,长按如下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1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