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重在预防!事件起因:平定县4名儿童意外溺水死亡
12月19日下午,5名儿童在平定县锁簧镇东锁簧村东玩耍时,其中4名儿童不慎滑入积水坑后意外溺水死亡。平定县消防队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救,县公安、安监、教育、卫生等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县主要领导当即作出批示,要求迅速组织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并要认真查明原因,做好善后工作。同时市县有关领导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
到发稿前,原因调查和家属安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根据安排,全市各乡村全面启动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教育部门进一步要求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阳泉日报温馨提示
让孩子远离冬季冰窟的危险,提醒孩子不要到冰面玩耍
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到水边和冰面玩耍,以免冰面破裂,孩子掉入水中发生危险,冬季水温冰冷刺骨,即使会游泳也难保安全。
另外,冬季溺水事故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冰面,家长应告诫孩子,不要去滑“野冰”,要到正规滑冰场玩耍。家长和学校方面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
掉进冰窟里怎么办
如果不慎掉进冰窟窿,要保持冷静,看到附近有人,应大声呼救,同时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冬季身上衣服比较厚,初入水时衣服尚未被湿透,浮力很大,这是自救的最有利时机。落水者应尽快抓住未破裂的冰面,利用浮力,使身体上部浮出冰面。注意动作要小,以减小身体对冰面的冲击造成二次冰破,然后用胳膊支撑自身重量,身体倾斜,将一条腿抬上冰面,然后爬行或滚动到岸边。如果发现他人在冰面溺水,救援者不可贸然走到冰面救人,以防造成二次冰破。救援者可以扔绳子或长竿进行搭救。
12月19日下午,5名儿童在平定县锁簧镇东锁簧村东玩耍时,4名儿童不慎滑入积水坑,平定县消防队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救,但4名儿童最终不幸溺水死亡。
儿童是意外伤害高发人群,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在中国,意外伤害已经成为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天近名儿童因此丧生。
1-12岁是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发期,0-3岁儿童受到伤害的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在3岁时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递减。
寒期快要来临,这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家长们最需要当心的一段时间,因为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阳泉日报总结了寒暑期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并给出了防范措施和现场处理的办法,供家长们参考,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寒假。
伤害类型:高空坠落
伤害等级:★★★★★
高空坠落是城市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大多数的情况是家长单独把孩子留在家中,特别是当孩子睡熟之后,家长认为孩子一时半会儿醒不了,就想利用这段时间外出办事,而意外往往在这个时候发生。一旦孩子醒来发现家长不在,会有一种“分离焦虑”,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对危险缺乏认知,加上好动、好奇的天性,就可能做出爬窗户等危险举动。
对策: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窗口做好防护栏。暑期可以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或者送到托管机构安置。
现场处置:当孩子从高处跌落,父母一开始得先看跌倒的部位有没有明显的外伤,是否有红肿或淤伤。如伤口污染不严重,也不太痛,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局部;如系表皮擦伤,用盐水或白酒涂抹即可;如局部青紫肿胀,可先冰水敷后再用红花油等消肿药物涂于伤处。
如果是撕裂伤且伤口深而大,医院处理。对面部外伤合并颅脑外伤应医院,父母要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或是呕吐的情形发生、意识是否清楚,当发现此类不舒服的症状,家长切勿随意搬动、触摸受伤处。
伤害类型:掉入冰窟溺水
伤害等级:★★★★
进入冬季后,天气渐冷,许多水面上都结了冰,儿童好奇贪玩,意识不到薄薄的冰面所潜在的巨大危险。
对策:,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独自到水边和冰面玩耍,在外出游玩时,注意留心冰面异常情况,如冰面出现裂缝或者开始渗水,则千万不要上冰面。另外,我们建议,因为事故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冰面,家长应告诫孩子,不要去滑“野冰”,要到正规滑冰场玩耍。家长和学校方面也应加强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教育。
现场处置:在结厚冰的地方从哪儿掉进去,要记住从哪儿出来,不要再从水下找其它出口,那样会耽误时间,导致不可挽回的危险;快融化的冰,不可从洞口处爬出,那样会二次落水。要找到足以能承受体重的冰面,趴在冰上,滚向岸边;在冰上面的人,要迅速向水下垂入一条绳子,并向水下呼叫,取得呼应,争取时间;安全上岸后,要迅速找个地方藏身取暖,要不断活动,以保持温暖,最好能及早换上干衣服。
伤害类型:中毒
伤害等级:★★★★
家庭常备药品是引起孩子中毒的“重要危险品”,妈妈的化妆品也是对孩子有着巨大吸引力的东西,很多孩子会模仿妈妈的样子“化妆”,从而误食。
对策:厨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剂、鞋油等都应该放在孩子够不着的高处或有锁的柜子里,千万不要把化学物品放在饮料瓶、饼干罐里。同时注意不要几种化学剂混用,避免出现化学反应生出有毒气体。化妆品一定要放在较高的地方。家长一定要注意把家庭用药放在带锁的药箱当中,让孩子不易拿到。
现场处置:误服药物时,最重要的是判断服下何种药物及数量的多少、什么时间、怎么喝的,检查这些事项后,带剩下的药物,医院。
如果宝宝误服化妆水、染发剂、樟脑球、药、厨房洗涤剂、肥皂、酒精类,要立刻引吐,并让他多喝水以稀释毒性,医院。
如果宝宝误服厕所用洗涤剂、管道洗净剂、漂白剂、去油剂等强酸、强碱制品或汽油、指甲油、去光水等石油制品,不可催吐,应叫辆救护车,医院洗胃。
伤害类型:烧烫伤
伤害等级:★★★
现在很多家庭为了美观,都会给餐桌铺上桌布,而我们都有喝粥的习惯。如果不小心防范,孩子随意一扯,都可能把桌上的热汤热水倾倒在自己身上。微波炉已经成了很多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虽然方便快捷,但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意外,如烫伤、崩伤、触电等。
对策:尽量让孩子少进厨房,远离油锅、汤锅、热水瓶。孩子洗澡时倒入冷水再缓加入热水,用手腕试水的温度。告诫孩子不能使用微波炉加热带壳、带皮的食品,如鸡蛋、玉米等,微波炉启动后,不要贴近炉体观察炉内的食物,并尽量与炉体保持一定距离。
现场处置:如果手足部位烫伤,烫伤较浅表,并且面积小于小手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水温越低越好。如果是脸或额部烫伤,不能用凉水冲洗,可以用几条毛巾轮流进行湿敷。用剪刀剪开覆盖在烫伤处的衣服、鞋袜等。将患处浸泡在冷开水或干净凉水中30分钟,可减轻水肿和疼痛。不要在冲洗后的创面上自涂一些药物和食品,如酱油、面酱、香油、小苏打等,这些做法会污染创面,造成感染。也不要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红药水,其实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遮盖创面,为诊断带来麻烦。如果伤面上出现了水疱,不要自行将水疱弄破,以免造成感染。较大的水疱或水疱已破,医院消毒处理;烫伤面积在5%以上的严重烫伤小儿,在医院途中应取平卧位,不要直立抱着,可以给患儿喝些淡盐水,防止脱水。
伤害类型:消化道异物
伤害等级:★★★★
儿童误吞异物的病例很多,吞下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有狗牙、硬币、发卡、吊坠、水果刀、电池等等,其中具有腐蚀性的电池和尖锐的针、钉子等等是最危险的。尖锐的异物可能刺破消化道造成穿孔,而电池一旦在消化道崩解,腐蚀性的液体可能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的梗阻。
对策: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等;图钉、钉子、缝衣针等尖锐的物品要收好,不要放在孩子可以够到的地方;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电动类的儿童玩具要注意其安全性,防止孩子将其中的电池拆出来吞下。
现场处置:如果孩子吞下的是危险性较高的异物,如上面提到的钉子、电池、缝衣针之类的物品,就应该立即医院,通过手术手段取出。如果是比较圆滑,危险性低的物品,如硬币、玻璃珠之类的,不用太着急,可以尝试用蔬菜混合油吞下看看是否能够通过大便排出,如果不行再尝试胃镜手术等取出。
伤害类型:自动门夹伤
伤害等级:★★★
自动感应门、自动旋转门外观高档、气派、密闭性好,受到很多饭店、商场、办公大楼的欢迎。但随之而来的是自动门夹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自动感应门、自动旋转门之所以会夹伤人是因为这两种门都有盲区,那么盲区覆盖的面积能有多少?距地30厘米以下、离固定门翼25厘米以内是盲区。如果孩子跑着进入自动旋转门,危险就更容易发生。
对策:1.当移动门翼即将关闭,不要抢行进入,容易发生危险。2.如果小于5岁的孩子想通过自动旋转门,家长最好抱着孩子通过。如果孩子稍大一些,最好应牵着孩子的手通过。尽量让孩子站在里侧,远离门翼边缘。3.不要让孩子在自动旋转门里玩耍,千万别把自动旋转门当成大型玩具。
现场处置:自动旋转门的旁边都有一个控制台,一旦发生意外,家长一定要及时按下停止键,或者尽快告知保安人员按下停止键,救下孩子后视伤情及时就医。
当前的家长学校多是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yzn/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