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护理常规

一、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和小腿。

二、临床表现

早期:疼痛,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剧痛、肿胀。

晚期: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休克、肾功能衰竭。

(一)疼痛:持续性烧灼剧痛,进行性加重。

(二)感觉异常:过敏或迟钝。

(三)肌力:肌肉肌力减弱或消失,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引起剧痛。

(四)患肢表皮张力高,肿胀。

(五)组织缺血较久,肌肉广泛坏死,出现全身性反应:病人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率不齐,甚至死亡。

注意事项:必须强调抬高患肢,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按摩等均为禁忌。

三、治疗原则

切开减压、清创、植皮,防治并发症

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外还可应用3~5天25%甘露醇ml,2次/日,地塞米松10mg

1次/日,有利于减轻局部组织水肿。根据病情还可给予适当的输血或血浆、白蛋白。

四、护理诊断

(一)疼痛:与疾病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肢体组织缺血坏死、肾功能衰竭、休克、感染。

(三)焦虑:担心术后恢复情况有关

(四)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五)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切开减压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患者指、趾端血运、动脉搏动、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

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紫绀、麻木、剧痛不能缓解,首先考虑是手术减压不彻底,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二)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体温、心率、血压、脉搏)、尿色量、性质及定期复查肾功能情况,避免发生肾功能衰竭及休克。

2.密切观察患肢伤口分泌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及时给予换药,清除坏死组织,换药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听音乐,看书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四)做好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23℃~25℃,由于术后卧床时间延长,特别注意防止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五)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

(六)功能锻炼

术后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及除患肢以外的肢体主动运动。术后第一天可做患肢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日3次,每次50下。

(七)心理护理

应对病人寄予同情,经常与患者交流,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申诉,掌握患者心理,与患者沟通,语言亲切,和蔼,避免言语不慎加重其心理负担,随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预后。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绝望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态度和蔼,动作敏捷,准确,娴熟,努力使患者满意。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yzn/22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