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本报记者颜敏丹本报通讯员张丹婷叶倦
岁的李阿婆右颞部长了“犄角”,3年前还是黄豆大小的肿块,今年长成了拳头大小,肿块处皮肤破溃流液。
90岁的陈阿婆额头侧面有一个微微凸起的肿块,半年间演变成了一只弯弯的“角”。
这“角”到底为何物?该如何去除呢?
百岁阿婆长了菜花状肿块,溃烂发臭
近日,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接诊了一位右颞部长了“犄角”的岁的李阿婆。
据李阿婆的家人介绍,3年前,李阿婆的右颞部出现了一个黄豆大小的肿块,当时无疼痛。由于不影响生活,家人没在意,医院就诊。可近1年来,肿块逐渐增大,竟有拳头大小,呈菜花状,肿块处皮肤破溃流液,表面凹凸不平。严重的是,这朵“花”因溃烂引起的臭味,导致旁人避而远之,养老院也拒绝收她入住。
在家人的劝说下,医院看个究竟,于是来到医院。
“这个东西要尽快切除,我们需进行病理检查,看看这个肿块到底是什么性质。”接诊的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牟军同家属说。
考虑到患者年龄大,由牟晓欣、牟军、辛海、陈杰组成的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手术方案,在局部麻醉下,行“颞部肿块扩大切除+双皮瓣转移修复术”,完整地铲除了患者头上的“花”。
那么,李阿婆头上的肿物到底是何物?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头上的“花”果然是朵“毒花”,是鳞状细胞癌,属于皮肤癌。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9月,李阿婆康复出院。
九旬阿婆头上长“角”
陈阿婆今年90岁,3年前她发现额头侧面有一个微微凸起的肿块,不痛不痒,没有任何感觉。阿婆平时一个人在黄岩山区居住,觉得这个肿块不碍事,一直没告诉子女。
后来,肿块慢慢长大,外表也变得硬硬的,但还是不痛不痒。因为头发遮挡,看起来不明显,子女们一直没发觉。直到去年下半年,肿块生长速度突然加快。短短半年,长成了一只“角”。
“角”比较硬,角尖部分是弯的,长“角”的部位还出现疼痛、溃烂、出血等,陈阿婆这才告诉子女。家人连忙把阿医院检查。
接诊的是该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戴岳楚。见到阿婆和她头上的“角”,戴岳楚也是非常意外。他从医35年,也接诊过几例类似的病例,但这么大的“角”还是第一次见。
经过初步检查,戴岳楚判断阿婆这个“角”是皮肤癌。阿婆这种情况,首先考虑的是手术。综合评估阿婆的身体状况后,戴岳楚建议尽快手术。
今年5月,戴岳楚和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林雪松带领两个学科组成联合手术团队,为阿婆进行手术。医生们切下来的“角”,直径约6厘米、高8厘米。切除之后,陈阿婆的额头留下一个大大的创口,为了尽可能减少阿婆的外貌损伤,医生们从阿婆的大腿上取皮,对手术创口进行覆盖植皮。
病理报告显示,阿婆的这个“角”是恶性的鳞状细胞癌,是皮肤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幸运的是它还没有转移。术后第2天,阿婆就下床活动。第4天,阿婆就出院了。
皮肤癌大多长在人体浅表皮肤,及时发现规范诊治
据医生介绍,皮肤癌有个特点,大多数情况下长在人体浅表,往外边长,很少往里面长。癌组织长得也很“任性”,像菜花一样的、溃疡状的,各种形状都有。因为长在人体浅表皮肤,发现并不难。但像李阿婆和陈阿婆这样严重的,临床上不多见。
皮肤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除了治疗肿瘤之外,还要最大化保留患者患处皮肤及周围组织的功能,尽可能减少外貌上的损伤。
鳞状细胞癌按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高分化鳞癌恶性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
早期可能表现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中央有角质物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晚期可能会溃疡,边缘隆起外翻,有明显炎症,自觉疼痛、可表现角化和(或)细胞间桥特征,恶性程度重度。
头部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有头部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唇、口腔、食管等处,特别容易发生在黏膜与皮肤交界处。
专家提醒,若出现伤口不明原因的长期不愈现象,以及皮肤肿物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科学规范的诊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1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