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用,最实用的方剂整理中医人必看二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习近平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51.乙肝肝硬化腹水

一方:

鳖甲15丹参20虎杖15白术30茯苓30蟋蟀7.5蝼蛄7.5鸡内金15麦芽15土虫7.5当归15赤芍15黄芪60绿萼梅15甘草10垂盆草20

二方:

茯苓30泽泻30扁豆60生薏米30白术30~板蓝根30茵陈蒿20焦栀子15白茅根30白花蛇舌草30槟榔15大腹皮15滑石30甘草10神曲10麦芽10蝼蛄6

52.风湿性心脏病、膝部滑膜炎(寒凝血瘀、痹阻经络)(免煎中药:袋)

制附子10赤芍10茯苓10干姜10桂枝15白芷8姜半夏8陈皮8木瓜10威灵仙8当归10鸡血藤10独活10桑寄生12防己10白术10

53.心悸伴见尿频效果显著:(免煎中药:袋)

石菖蒲6郁金8桑螵蛸8益智仁10乌药8远志8当归8白术8茯苓8菟丝子8半夏6陈皮6焦山楂6黄连6苦参6葛根6

54.镜下血尿(免煎中药:袋)

大蓟10小蓟10藕节炭8蒲黄炭8白茅根10车前草10鱼腥草10仙鹤草10桔梗8滑石10生甘草8泽泻8当归8琥珀8三七8

55.血精、结石镜下血尿

白茅根芦根鱼腥草车前草藕节炭旱莲草金钱草海金沙甘草琥珀黄柏泽泻

56.失眠

因离婚心绪不佳,郁郁寡欢,导致心悸、失眠六个月,干咳、身痒一周。

百合麦冬琥珀夜交藤桑叶肉桂党参五味子熟地黄连生麦芽珍珠母浮萍蝉蜕忍冬藤酸枣仁合欢花龙齿茯神

57.甲减治疗方

柴胡白术龙胆草昆布海藻生牡蛎香附麦芽当归焦栀子贝母姜半夏甘松

58.糖尿病水丸

人参50黄连50白术50桃仁30山萸肉50天花粉佛手50泽泻50地龙30优降糖1瓶格列本脲片0.25*

59.牛皮癣

桑白皮牡丹皮白茅根赤芍黄柏知母泽泻土茯苓忍冬藤薏米滑石甘草麦芽车前子菊花蝉衣

60.皮炎

连翘忍冬藤浮萍紫草菊花黄柏泽泻白蒺藜麦冬车前子滑石甘草蝉衣知母马齿苋土茯苓

61.小儿厌食症

枳实白术焦山楂槟榔连翘胡黄连鸡内金

62.咳嗽

鱼腥草葶苈子桔梗猫爪草海浮石百部山萸肉地龙

63.消渴泡茶饮

葛根、天花粉各50g

64.肠中有水气

防己大黄椒目葶苈子

65.瘙痒过敏

紫草15浮萍10蝉衣10赤芍20桑叶15菊花15豨莶草20徐长卿20玄参20生地20麦冬15牡丹皮20

66.尿路感染尿血

女贞子15旱莲草20石韦20生侧柏叶20马鞭草20白花蛇舌草30益母草20白茅根20大蓟炭15小蓟炭15鱼腥草20生黄芪20党参20蝉蜕10仙鹤草20陈皮10

67.消食三味

鸡屎藤10、焦山楂10、木香6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

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68.感冒(风热感冒)

发热较重,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黏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黄鱼连翘牛蒡汤(自拟方)

黄芩10g鱼腥草20g连翘15~30g荆芥10g

杏仁10g芦根20g牛蒡子15g野菊花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胸满闷、苔黄腻加草果6g、佩兰10g。

2)高热不退加柴胡15g、生石膏15~60g。

3)咽喉肿痛加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

4)大便干燥加瓜蒌仁15g、生大黄6g。

5)咳痰色黄、喉中有哮鸣音加海浮石15g、地龙15g。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及滋补性中药。

2)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不宜服用。

3)发烧体温38℃以下服用较为适合。

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5)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平素遇寒凉即见便溏腹泻、胃脘不舒者禁服。

2)孕妇禁服。

:可见便溏腹泻、食欲不振。

常规剂量对证口服临床未见毒性报道。

69.支气管炎

慢性迁延期症见喘息不止,伴见咳嗽、咳痰。

针刺双侧鱼际穴,进针1寸,每五分钟捻转一次,留针20分钟,可即刻平喘。

1)咳痰黄稠量多针刺用泻法,取:定喘:直刺或针尖向内斜刺0.5-1寸。不留针,7次为一疗程;丰隆:直刺1-1.5寸。不留针,7次为一疗程;肺俞:三棱针刺络拔罐,一周一次。

2)痰多色白、易咯出,艾条灸灸脾俞、阴陵泉,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7次为一疗程。

患者久病多虚,注意不要晕针。

70.哮喘

一方、(痰哮为主)

入冬或感染后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不得卧,喉间哮鸣,痰稠色黄,口唇青紫,舌苔黄腻,脉洪或滑或弦数。

海龙射干麻黄汤(自拟方)

海浮石15~30g地龙6~20g射干15炙麻黄6g(先煎,去上沫)

款冬花10g黄芩15g瓜蒌皮15g姜半夏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咳嗽痰多加莱菔子10g、葶苈子10g、苏子10g。

2)便秘加桃仁15g、杏仁15g、瓜蒌仁15g。

3)心悸、自汗加党参30g、麦冬20g、五味子10g。

4)浮肿加桑白皮15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忌食牛羊鱼蛋柿子等发物。

1)心源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癌、纵隔气肿、气胸、肺不张不可服用。

2)特禀体质患者及孕妇不可服用。

麻黄、姜半夏用量不当或过服或特禀体质可出现粘膜刺激征口、舌咽喉麻木无感觉、味觉缺失等以及心率失常、出汗、心悸及皮肤过敏等反应。

轻者用生甘草15g绿豆30g生姜30g煎汤二碗,先含漱后口服,医院。

二方(支气管哮喘)

呼吸急促,频繁咳喘,吐白沫痰,口干苦,纳差,腹胀,舌质暗,苔白厚而干,脉细滑数。

麻杏二三汤(焦树德方)

炙麻黄6-10g杏仁10g化橘红12g姜半夏10g

茯苓15g炒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3-6g

诃子6g甘草5g茶叶6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偏寒加细辛(1~3g)、五味子6g。

2)偏热加生石膏(10~60g)、地龙10g。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忌食牛羊鱼蛋柿子等发物。

1)素体阴虚火旺,或久病肺肾两亏,虚火上炎、形瘦津亏,舌绛无苔者不可用。

2)孕妇禁用。

麻黄、细辛、半夏用量不当或过服或特禀体质可出现粘膜刺激征口、舌咽喉麻木无感觉、味觉缺失等以及心率失常、呕吐、出汗、心悸及皮肤过敏等反应。

轻者用生甘草15g绿豆60g生姜30g煎汤二碗,先含漱后口服,医院。

70.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阳虚水肿、硫磺3g研粉鸡蛋一个蒸鸡蛋糕一次服下。蟋蟀7个焙黄研粉顿服治疗尿潴留和浮肿)

肉眼血尿:阿胶、仙鹤草、蒲黄炭、三七粉、琥珀粉

镜下血尿:生地、小蓟炭、白茅根、牡丹皮、琥珀粉

血尿兼水肿:生地、木通、白茅根、竹叶、三七粉、琥珀粉

蛋白尿:山萸肉、五倍子、蝉蜕、萆薢、益智仁

71.肺炎(支气管肺炎)

持续高热不退,有汗或无汗,口渴,气急喘憋,咳嗽频作,鼻翼煽动,精神烦躁,脉浮数或洪大。

麻杏石甘汤加味

炙麻黄6~10g生石膏15~60g杏仁6g生甘草6g

桔梗6g黄芩15g芦根20g金银花20g

鱼腥草30g牛蒡子15g地龙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咽痛加玄参15g、菊花15g。

2)痰多加海浮石15g、礞石15g。

3)喘重加葶苈子10g、杏仁10g。

4)大便闭结加大黄6g、芒硝3g、瓜蒌15g。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及心脏病忌服。孕妇禁用。

麻黄过量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悸汗出等表现。而石膏过于寒凉、大量久服克伐胃肠,可出现胃脘不适、腹泻,需中病即止。

绿豆30g甘草15g熬水喝解麻黄之毒。

72.高血压病(肝阳上亢)

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大或滑数。

黄栀天麻钩藤饮(自拟方)

黄芩15g栀子20g天麻30g(先煎)钩藤20g(后下)

牛膝20g代赭石30g(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阴虚加生地20g、麦冬15g、玄参30g。

2)肝郁者牡丹皮15g、柴胡15g。

3)湿热者加龙胆草20g、车前子20g。

4)便秘加大黄6g、瓜蒌仁15g。

5)虚烦不寐加酸枣仁20g、竹茹15g、夜交藤30g。

6)目赤加桑叶15g、菊花15g、夏枯草15g。

7)头部及肢体震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8)肢体麻木加地龙15g、赤芍20g、豨莶草20g。

9)胸膈瞒闷、呕恶不思食加胆南星10g、僵蚕10g。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心绪平和、不可劳累。

寒痰及脾胃虚寒、气血不足、阴虚火旺者禁用。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

因药物苦寒或矿石药物难消易致脾胃虚弱。胆南星炮制不好,口服可出现口舌麻木等反应。

生姜30克、防风30克、甘草15克含漱内服解胆南星毒。

73.冠心病(气阴两虚、夹痰夹瘀)

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五心烦热、头痛眩晕咽干口渴,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瘀点或瘀斑,脉细数或结代。

金丹生脉饮(自拟方)

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葛根30g

丹参15g远志15g节菖蒲6g郁金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1)胸部刺痛,加檀香6g、五灵脂15g。

2)眠差加酸枣仁20g、夜交藤30g。

3)头痛、眩晕(脑缺血)加当归20g、川芎6g。

4)五心烦热加旱莲草20g、女贞子20g、牡丹皮20g。

5)心悸气短加炙甘草6~30g、仙鹤草15g。

6)腰膝酸软加桑寄生15~30g、山萸肉20g。

7)胸闷加瓜蒌10g、薤白10g。

8)自汗加桑叶6~30g、生牡蛎15~30g、山萸肉20g。

1)忌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不宜与含蔾芦、皂荚或其制剂的药物配伍使用。

3)服药时不宜喝茶,吃萝卜。

1)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忌服。

2)孕妇禁用

74.慢性胃炎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加味左金丸

吴茱萸3g黄连18g姜半夏15g瓦楞子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煎分二次服。

1)腹胀食少、不思饮食加枳实(或枳壳)15g、白术15g。

2)胸闷痰多,多食易饥加竹茹15g、蒲公英15g。

3)嗳气频作,胸胁满痛、口苦咽干加旋复花10g、代赭石20g、柴胡15g、黄芩10g。

4)胃脘刺痛加三七3g、白芨6gg。

5)胃中灼热加马勃15g、玉蝴蝶10g、知母10g、芦根15g。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孕妇及体虚无热者及过敏体质禁服。

制半夏炮制不好可以出现消化道刺激症状。

生姜15g熬水喝解半夏毒。

7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治疗方)

胃脘部疼痛剧烈,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呕血或便血外还可见嗳气、反酸、呕吐、食少乏力,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沉迟无力。

黄蒲香连乌芨粉(自拟方)

白芨15g三七15g大黄6g木香10g

黄连10g黄芪30g乌贼骨10g蒲公英30g

用法:研粉,每服3g,日三次饭后半小时开水冲服。

食欲不振、腑气不通加服保和丸。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心情舒畅。

脾胃虚寒及肝郁气滞、阴虚内热者均不宜服用。

未见中毒反应。

76.习惯性便秘

一方:实秘治疗方:

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短赤,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痛,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有力。

调胃承气汤

酒洗大黄12g炙甘草6g芒硝9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煎分三次服。

口渴咽燥,干咳无痰兼见便秘者,加用全瓜蒌15g、杏仁10g;腹胀加木香15g、槟榔10g;目赤加桑叶15g、决明子20g;肺气不降加桔梗6g、枳壳15g、杏仁20g;跌打损伤便秘或舌有瘀点、瘀斑加桃仁、五灵脂;大便头硬,后黏腻不爽用皂角刺15g、晚蚕沙30g;

1号更衣散(热解便秘):芦荟、人工牛黄按1:1比例调入研粉,装胶囊,0.5规格,每服1.0,日二次早晚饭前口服。

2号更衣散(气滞、食积、寒凝便秘)二丑30g、榔片15g、蜣螂15g、木香15g、神曲10g研粉装胶囊,0.5规格,每服1.5,日二次早晚饭前口服。

二方:虚秘治疗方

大便秘结,努挣难下,形瘦乏力,神疲气怯,食少纳呆,面色晄白无华,口唇干淡,舌质淡。

白术30g白芍20g当归20g肉苁蓉30g生首乌20g

阴虚燥热伴便秘,加玄参20生地20麦冬20;气虚加黄芪15g、陈皮10g、麻仁15g;脾不健运荷叶15g、五灵脂20g;阴血亏损用黑芝麻30g、胡桃仁20g、松子仁20g;命门火衰用肉桂6g、厚朴10g;脾胃功能失调生地30g、升麻10g

77..病毒性肝炎(腹水)

腹水,腹大如鼓,胁肋脘腹胀闷不舒,饮食不下、二便不调。

禹功散、鲤鱼赤小豆汤

牵牛子g,小茴香30g,共研细末,装0.5胶囊,每次3~6粒,吞服,日1~2次。

鲤鱼赤小豆汤:鲤鱼一条重约1斤左右,去鳞,头尾及内脏,取赤小豆g,

带须葱白一厘米长2段,不放盐,加水0g,慢火熬至汤呈乳白色,取汁温服,一日一次,每次喝四两即可。可连服数日,两法合用,简便易廉,腹水可渐消退。

脾虚加生白术、茯苓;肾中有湿热加泽泻;肝胆湿热加车前子.心阳不足加桂枝。

78.脂肪肝治疗方

胁痛胀闷不舒

柴胡疏肝饮(自拟方)

荷叶10g焦山楂15g决明子20g五灵脂15g

木香15g砂仁6g鸡内金10g白茅根30g

柴胡15g白术10~30g枳实10~30g普洱茶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脘腹满闷不思饮食加保和丸;胁肋胀痛加舒肝丸;转氨酶升高加服益肝灵护肝片;肝脾肿大加大黄蛰虫丸。

79.尿潴留

患者小便点滴而出或点滴全无,少腹部有胀满感,但无尿道疼痛感。

推拿中极、利尿穴治疗尿潴留。具体操作如下:

手法:按法、摩法、揉法、压法。

穴位:中极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该穴。)

利尿穴(位置在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操作:嘱咐病人深呼吸,尽量放松腹部,取脐下利尿穴或中极穴,以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3指并拢环形按摩2—3分钟,一手掌根部置于膀胱底部,另一手叠放其上,缓慢均匀用力向后向下按压膀胱底部,直至尿液排尽方可松手,若效果不佳,可停10—30分钟,再重复治疗一次。

气虚加按揉关元、气海、八髎穴、三阴交穴,每穴一分钟。

1)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避免损伤患者皮肤。

2)手法熟练,轻重快慢适宜,用力均匀,禁用暴力,配合患者呼吸。

3)每次尽量将尿液排净,以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但不可超过—0ml,以免虚脱。

4)按压中间不能停止,否则排尿即中断,待尿液排空后再缓慢松

5)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定时按摩排尿,逐步建立反射性自律性膀胱。

[禁忌人群]

1)膀胱不充盈的尿闭或无尿(如尿毒症性无尿)患者、泌尿系结石患者均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2)下腹部损伤、内脏损伤、截瘫患者病情不稳定、骨盆骨折以及尿道堵塞、尿道损伤、膀胱过度充盈者禁用此方法。

80.偏头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全蝎天麻元胡川芎

不同兼证的药物加减变化

钩藤麦冬菊花枸杞子青箱子白芍柴胡葛根羌活

禁忌人群、不良反应、药物毒性解救

81.抑郁症(肝郁脾虚)

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失眠多梦,两胁胀痛,倦怠懒言,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越鞠丸加味

川芎6g苍术20g香附15g栀子15g

神曲15g柴胡15g夏枯草20g法半夏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失眠合欢皮10g、夜交藤30g;闷闷不乐加萱草花10g、玫瑰花10g;食欲不振加炙鸡内金6g、焦山楂10g;胸胁刺痛加丹参10g、赤芍10g胀痛加佛手15g郁金10g;夜卧烦躁不安加淡豆豉30g、淮小麦30g、大枣7枚。

此病重在疏导,服药同时建议积极的心理治疗。

药物过敏者禁用。

半夏炮制不当可出现中毒或过敏反应。

生姜15g绿豆30g熬水喝。

82.面神经麻痹

口眼歪斜,眩晕欲倒,头重脚轻,面部麻木作胀,头部沉重,身困乏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当归15g川芎15g天麻30g钩藤20g全蝎10g蜈蚣2条夜交藤30g白芷15g柴胡15g僵蚕15g重楼15g白屈菜15g,一付为面,每服3g,日三次口服。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不要吃生风动火酿痰之品。

1)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患者禁用。

2)过敏体质患者禁用、孕妇禁用。

3)本方不适用于肝气郁结型、气血亏虚型面神经麻痹患者。

全蝎、蜈蚣、僵蚕均有毒,过量服用或炮制不佳,或过敏体质,极易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

金银花30g,半边莲9g,土茯苓、绿豆各15g,甘草9g,水煎服。

83.美尼尔氏综合症

猝然头晕脑转,如坐舟船,耳鸣重听,呕恶频作,胸闷气短,口粘多涎,苔白腻,脉滑。

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30g泽泻30g桂枝15g白术30g姜半夏15g枳实15g川牛膝15g路路通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发作前耳后钝痛、耳周灼热者加丹参15g、赤芍15g;头晕头痛,眼球震颤者加天麻20g、钩藤20g;如日久不愈见心悸心烦,口苦咽干,苔转黄腻,脉滑数,上方去桂枝,加胆南星10g、竹茹15g;失眠加琥珀6g、远志15g,呕心呕吐加苏梗10g、旋复花10g。

发作期应该低盐饮食,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精神剌激,禁烟酒。

中医辨证属阴虚,津液不足者禁用。

姜半夏、胆南星可引起中毒反应。

绿豆30g甘草15g生姜水15g熬水喝。

84.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伴下肢放散痛。

益肾通络汤(自拟方)

盐杜仲25g熟地30g续断15g淮牛膝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风胜者加当归10g、川芎6g。寒盛者加制草乌3g(先煎45分钟)、生麻黄6g先煎去上沫)。湿盛者加苍术15g、白术15g。湿热者加黄柏20g、泽泻20g。血瘀者加土虫6g、丹参10g。气滞者加川楝子15g、元胡15g。气虚者加白术20g、黄芪15g。肾阳虚者加肉桂5g(后下)、制附子3g(先煎45分钟)。肝肾阴虚者加生地30g、枸杞子15g。肾精不足者加紫河车粉3g(冲服)、鹿角胶10g。每日一剂,水煎,分早中晚三次口服,十天为一疗程。

85.脂溢性皮炎

头面部有黄红色斑片、油腻性鳞屑和结痂,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消脂汤(自拟)

荷叶15g、五灵脂20g、泽泻30g、菊花15g、连翘30g、赤芍15g、莪术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三煎分三次服

干性的加增液汤,湿性的加茵陈栀子黄芩白花蛇舌草薏米

1)保持大便通畅。

2)忌食辛辣,少吃肥甘厚腻及浓茶、咖啡、烟酒等。

86.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

组方:牛蒡子12克,金银花18克,连翘12克,桔梗12克,玄参12克,射干10克,蝉蜕9克,生地12克,丹皮9克,天冬10克,枸杞子15克,紫花地丁12克。

加减

⑴高热加减:汗多加生石膏24克,知母12克,汗少加薄荷6克,羌活12克

⑵便秘加大黄12克(后下)

⑶痰热加天竺黄12克,浙贝15克,

⑷痰多者加法夏12克,全瓜萎12克,

⑸感风寒,加麻黄8克,附子6克,细辛6克。

87.支气管哮喘(哮喘)

①冷哮

炙麻黄10克,白芥子9克,干姜9克,苏子12克,法夏12克,杏仁10克,陈皮15克,补骨脂15克,紫苏9克,款冬花10克,射干8克,桔梗12克,黄芪18克,淮山18克,五味子9克。

②热哮

鱼腥草30克,蒲公英15克,黄芩12克,冬瓜仁12克,地龙12克,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炙麻黄10克,薄荷8克(后下)石菖蒲10克,五味子9克,金银花15克。

加减

⑴风寒重加细辛6克,

⑵高热烦渴痰多色黄加生石膏30克(先煎)青天葵15克,薄荷8克(后下)

⑶阳气暴脱,加高丽参12克(另炖)

⑷食少纳闷,加麦芽15克,鸡内金12克,白术15克。

88.急性支气管炎

①风寒咳嗽(基本方)紫苏10克,杏仁10克,桔梗12克,前胡12克,陈皮15克,枳壳9克,紫菀12克,云苓15克,麻黄8克,百部12克。

②风热咳嗽(基本方)桑叶12克,菊花15克,薄荷8克(后下)杏仁10克,桔梗10克,连翘12克,芦根15克,牛蒡子12克,板蓝根12克,沙参15克。

③温燥咳嗽(干咳基本方)桑叶10克,沙参12克,雪梨皮12克,杏仁9克,瓜蒌仁15克,玄参12克,马勃8克,麦冬10克,玉竹15克,丹皮8克,知母10克。

89.慢性支气管炎

①急性发作期(类似于急性支气管炎方)

②缓解期荆芥10克,百部10克,杏仁9克,浙贝10克,款冬花8克,陈皮12克,炙甘草5克,紫菀12克,鱼腥草18克,桔梗12克,橘红6克。

加减

⑴风热咳嗽:加桑叶12克,菊花18克,金银花15克,

⑵风寒咳嗽:加防风10克,紫苏12克,

⑶肺热咳嗽:加桑白皮12克,黄芩9克,枇杷叶10克,

⑷痰浊阻肺:加苏子15克,莱菔子12克,

⑸肺气虚:加黄芪25克,党参15克,

⑹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克,党参20克,

⑺肾气虚:加补骨脂12克,山萸肉12克,淮山15克。

90.肺炎(肺热、胸痛)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鱼腥草15克,瓜蒌皮15克,芦根20克,牛蒡子12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穿心莲10克。

加减:

⑴热盛者:加生石膏30克,青天葵12克,

⑵咳甚加杏仁10克,

⑶痰稠加天竺黄12克,川贝5克,

⑷咳血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

⑸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按说明书用量)

⑹便秘者加大黄8克,枳实12克,

⑺阴虚加麦冬15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

⑻气虚加太子参15克,党参20克,

⑼胸痛加三七末3克(冲服)郁金12克

⑽自汗加乌梅12克,浮小麦18克,

⑾口干有痰者加天花粉18克,

⑿低热明显者加白薇15克,青蒿9克,

⒀元气大衰者加高丽参10克(另炖)熟附子12克,黄芪30克,五味子9克。

9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柴胡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5克,蒲公英24克,白花蛇舌草18克,沙参15克,川连8克,三七末3克(冲服),丹参20克,浙贝10克,黄芪20克,党参18克,台乌12克,香附10克。

加减

⑴吞酸严重加瓦楞子30克,鱼星草15克,

⑵有黑便加蒲黄12克,侧柏叶15克,

⑶有恶心症状加陈皮12克,竹茹12克,

⑷胃热盛加黄芩10克,丹皮10克,

⑸胃阴虚者加麦冬12克,石斛9克,

⑹湿重者加云苓15泽泻12。

92.慢性胃炎(痞满、胃脘痛)

香附10克,百合25克,台乌12克,砂仁8克,没药9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蒲公英20克,半枝莲10克,麦冬10克,淮山15克,延胡索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

加减

⑴吞酸明显加鱼星草15克,瓦楞子30克,

⑵食滞纳呆加莱菔子12克,布楂叶12克,

⑶便秘者加川朴15克,槟榔15克,

⑷四肢寒冷加肉桂3克,熟附子10克,

⑸湿热重加防己15克,关木通5克,

⑹口干口渴甚加天花粉15克,知母10克,

⑺出现黑便者加侧柏叶15克,蒲黄8克,阿胶12克(烊化)。

93.急性胃炎(胃脘痛)

大黄8克,黄芩12克,党参24克,白术15克,黄芪20克,云苓15克,陈皮10克,沙参18克,茜草根15克,天花粉12克,紫苏10克,广藿香12克(后下)薏苡仁20克。

加减

⑴腹胀者加神曲10克,麦芽10克,鸡内金12克,减大黄为4克,

⑵便血严重加蒲黄12克,仙鹤草12克,

⑶呕吐频繁者加法夏10克,竹茹12克,

⑷阳虚加熟附子8克,山萸肉10克,去大黄

⑸胃酸过多加瓦楞子30克,败酱草15克。

94.萎缩性胃炎

沙参10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川芎8克,石斛9克,砂仁10克,川朴花8克,白术15克,淮山15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台乌10克,莱菔子12克,延胡索10克,佛手8克。

95.胃下垂

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川楝子9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升麻9克,玉竹18克,枸杞子12克,川芎10克,牛膝12克,香附10克。

加减

⑴吞酸加瓦楞子25克,鱼星草15克,

⑵胃纳差、喜温者加高良姜10克,白豆蔻10克,

⑶胃热重者加川连8克,野菊花10克。

96.急性肠炎(泄泻、霍乱)

广藿香12克,葛根12克,白头翁15克,苍术15克,金银花12克,神曲12克,法夏10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白豆蔻10克,川朴8克。

97.慢性腹泻(泄泻)

广藿香12克,白豆蔻8克,云苓15克,川朴8克,白芍12克,白术12克,陈皮9克,党参12克,乌梅10克,淮山药15克。

加减

⑴水饮留肠者,加防己15克,车前子9克,

⑵久泻肠结瘀阻,加川芎10克,当归9克,

⑶肾虚泄泻,加骨碎补15克,补骨脂12克,山萸肉10克。

98.功能性便秘

麻子仁20克,川朴12克,白芍12克,肉苁蓉15克,首乌20克,柴胡9克

加减

⑴燥热便秘,加大黄10克,生地20克,

⑵气滞型便秘,加木香12克(后下)沉香9克(后下)去麻子仁

⑶气虚型便秘,加党参15克,黄芪18克,陈皮10克,去麻子仁

⑷血虚型便秘,加当归15克,桃仁12克,

⑸肾虚型便秘加牛膝12克,熟地20克,去麻子仁

⑹阴虚便秘加生地30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去麻子仁和首乌。

(7)痰湿型便秘加皂角刺20克,杏仁15g,全瓜蒌20g.

99.慢性胆囊炎

龙胆草15克,山栀子15克,柴胡12克,延胡索15克,白芍12克,广木香9克,大青叶9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郁金15克,薏苡仁20克,云苓15克,蒲公英30克。

加减

⑴腹胀者加大腹皮10克,苏梗10克,

⑵胃纳差加焦谷芽10克,山楂12克,神曲10克,

⑶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克(后下)全瓜萎12克,

⑷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2克,法夏10克,

⑸夜尿频、腰痛,五更泄泻者,加熟附子8克,干姜8克,吴茱萸10克,去延胡索、蒲公英。

.肠粘连

木香12克,香附12克,郁金9克,枳壳9克,白花蛇舌草15克,大黄15克(后下)白芍18克,川朴9克,川连6克,丹参18克,大枣20克,白术15克,延胡索6克,川芎9克。

欢迎







































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101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