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腱膜挛缩症中手指屈曲畸形治疗的临床研究
沈尊理,黄一雄,郭效朋,邢书亮,
张兆峰,沈华,贾万新
在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下,患肢上臂置充气止血带。标出手掌和手指掌腱膜挛缩范围,沿挛缩索带纵轴线行锯齿状切口,锯齿形皮瓣的尖端圆钝(图1,2)。设计切口线远近端均超出掌腱膜结节索带所在区域,一般远端达手指中节,近端达近侧掌横纹以近。按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先经皮下进行锐性分离,游离掌腱膜组织,注意保持游离的锯齿形皮瓣厚薄均匀,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肥厚的掌腱膜及其结节和索带充分游离暴露后,由近而远,从健康掌腱膜开始,在屈肌鞘表面,边切断掀起病变掌腱膜及其附近0.5cm范围的健康掌腱膜组织,边分离掌腱膜深层,直至手指切口远端。锐钝性结合剥离掌腱膜,保护腱旁的指神经血管束,并注意同时切除掌腱膜向深层的垂直纤、手指掌侧螺旋束、侧方指膜、侧束和中央束等掌腱膜组织。如挛缩的掌腱膜结节与皮肤粘连严重,皮肤菲薄且苍白,则应切除该处皮肤和结节,应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创面。
经过上述手术,受累患指一般均可伸直。如还有手指屈曲存在,则是因长期手指屈曲而造成关节囊和掌板以及侧副韧带挛缩所致。稍加外力,即可松解上述挛缩组织,使手指伸直,无须切开腱鞘或掌板。对于个别掌腱膜挛缩病史长、手指屈曲挛缩严重者,须注意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经矫正完全伸直后,指血管神经束张力过高,受过度牵拉而发生指血管痉挛、手指指端皮色苍白手指血供障碍现象。一旦发生,则须将手指略屈曲位固定,预防手指缺血坏死。
创面内彻底止血,伤口缝合时,防止皮缘内翻,必要时行褥式缝合;伤口内留置引流条,加压包扎伤口,术后患肢抬高;术后24h拔除引流皮片,以免手掌皮肤浸渍,影响切口愈合;石膏托手指伸直位固定2周,然后逐步开始手部功能训练,至手指完全伸直位。
图1左手掌腱膜挛缩伴环小指屈曲挛缩
图2掌腱膜病变范围标记及锯齿状切口设计
图3术后1个月手指恢复伸直位
掌腱膜挛缩症往往首先形成皮下小结节,以后逐渐呈条索状挛缩,紧紧与皮肤粘连。将挛缩的腱索从皮肤分离后,皮肤变菲薄,且易发生坏死。如果挛缩带分离区域位于皮瓣的基底部,则易发生皮瓣的片状坏死,而且难以明显暴露指血管束。笔者以手部挛缩带为中轴线设计锯齿状切口,设计简便,皮瓣基底部宽大,挛缩带位于切口附近,能在剥离与皮肤粘连的挛缩带的同时,保障锯齿形皮瓣蒂部的血供。本组患者的锯齿形皮瓣全部存活,说明该皮瓣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锯齿形皮瓣向两侧翻开,充分暴露病变和健康掌腱膜组织,容易鉴别挛缩掌腱膜和神经血管束之间的解剖结构,从而有助于彻底切除病变掌腱膜及其周围5mm范围内的健康掌腱膜组织,同时有效地避免对指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手指屈曲畸形的矫正,关键在于彻底切除手指掌侧的掌腱膜挛缩带,尤其是指间关节周围的挛缩组织。即使存在掌板或侧副韧带挛缩,若应用外力,一般均能松解矫正,无须暴露切除掌板或侧副韧带,与其他报道不同。本组患者手指屈曲畸形矫正后,手指能完全伸直,锯齿形皮瓣上下延伸,仍可直接缝合创口,无须植皮或局部皮瓣修复。但对于皮肤与病变掌腱膜粘连严重、剥离后皮肤苍白、血供不足的患者,必须切除局部皮肤。一般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可有效修复创面。
在闭合创面前,有时会发现创缘皮肤由于切除侵袭表皮的挛缩掌腱膜而变得菲薄,皮下无点状出血,此时应予以切除,以免术后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即使切除部分创缘,本组患者中伤口均能直接缝合。此外,创面内必须仔细止血,放置引流皮片,加压包扎,以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缝合切口时,由于创面皮肤缺乏皮下组织,缝合时极易切口内翻,影响切口愈合。适当采用褥式缝合法,可减少术后切口裂开、切口瘢痕增生等并发症。术后常规应用石膏托,使患指伸直位固定2周,既有助于加压包扎固定,防止血肿发生,又能维持术后手指的伸直位,为以后的康复训练奠定了基础。
总之,患者在掌腱膜挛缩伴手指屈曲畸形矫正的治疗中,不但要彻底切除病变掌腱膜组织,而且在手术中注重每一步精细操作,确保设计皮瓣的成活率,保护指神经血管束,避免植皮等影响手部外观的复杂手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部外观,这也符合美容手外科的原则。
白癜风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