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福建暴热最高温37我们如何防范酷暑


本周福州一热到底,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每天都是多云到阴的天气,最高温可达37℃,夏意浓浓。本周工作日基本无雨,即便是有午后强对流天气,也是来去匆匆,对消暑的作用十分有限,提醒大家注意防晒,避免高温时段出门,以免中暑。预计周五过后,福州将有阵雨。

全省天气具体预报如下:今天白天,全省多云到阴,南平、三明、宁德、龙岩四市的部分和其余各市的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全省多云到阴,南平、三明、宁德、龙岩四市的部分和其余各市的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全省多云到阴,南平、三明、宁德、龙岩四市的部分和其余各市的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雷雨时局地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和7-9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那么,气温多高才能称为高温?它能带来怎样的危害?应该如何防范呢?

35℃或以上称为高温

在气象学上,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

高温天气分为干热型和闷热型两种。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此类天气被称为闷热型高温。由于出现这种天气时人感觉像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一样,所以又称“桑拿天”。

由于近年来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报:预计未来48小时内预报责任区内将有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发生。高温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内预报责任区内将有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发生。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日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高温对人的危害很大

众所周知,人类的体温是恒温的,那么,为什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或金风送爽的秋天感觉舒适,而在炎炎盛夏便很难受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温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不同,高温对人体温度的调节不利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使之适应外界和内在的条件,在高温天气里,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功能受到限制,易造成热量积蓄在人体内而引发中暑。由此可见,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持续性高温,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高温天气儿童、老年人、体弱者以及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受影响最大。人体对炎热的反应使体温调节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原已受损的系统、组织、器官负荷增加,功能不济,往往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持续高温还会使中暑和患“空调病”、肠道病、心脑血管病的人数骤然增多,并有老年人、病患者因暑热而死亡。

高温天气注意些什么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易使人食欲不振,引起消化道疾病。一些人因强光照射过久,会得光照性皮炎。中老年人头晕、烦躁、乏力等症状比较普遍。老年人血压易升高,心脏负荷会加重,这就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杨道荣建议,在高温环境下,为了身体健康,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多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等新鲜绿色食品,在食用前最好以流动水冲洗。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应放置几分钟后食用,冰凉的刺激性食品和物品也应少用,尤其是小孩和在生理期的女性。婴幼儿的食物尽量不隔夜食用,因为乳制品可在短时间内变质,婴幼儿的用具也应勤清洗,以防细菌的滋生。

要勤洗手,在屋内时最好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缩短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逗留的时间。

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时至16时不要在烈日下运动。

炎热天气外出旅游时,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肠道消炎药、保济丸等常用药。

中午要适当午睡一小时,适当减少工作强度。

要注意防蚊、虫咬伤,器械割伤,开水、滚油烫伤等。

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部,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宜穿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以白色、浅色为好,也应勤换勤洗。

高温天气吃些什么好

高温天气里,人们的吃喝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著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所出的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杨道荣建议:高温天气里,人们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处的。

酷暑盛夏,很多人感觉食欲下降,口渴难耐。那么,天热时怎样有效补水呢?

人体的汗液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钠、钾、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丰富的内容。汗液的快速蒸发可能会使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下降。与此同时,缺乏钾让人对暑热的抵抗力下降,缺乏B族维生素让人的食欲更加下降。因此,高温天气要将补水和补充各种营养结合起来。

较好的补水方式是喝没有冰过的粥、羹、汤、浆等,比如红豆粳米粥、五谷豆浆等。粥汤类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让人体在夏天保持较好的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营养素的缺乏。

怎样避免“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被称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据悉,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连续开空调不要超过4小时;室温最好定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有空调的房间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最好每半个月清洗一次空调过滤网;办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风直吹处,若长时间坐着办公,应适当增添衣服,在膝部覆盖毛巾加以保护;下班回家后,先洗个温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适当加以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使用汽车空调时,也不要把温度打得过低,车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10℃以内;要经常开车窗通风;停在烈日下的车辆应打开车窗让热气排出,等车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

如何预防中暑

不是天气越热才更容易中暑。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诱发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

避免中暑重在预防。除应注意补充水分、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等外,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点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有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特别声明面朝大海,风行东南本文由东南网官方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白滇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94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