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 症状表现 > 针刀医学原理第十一章针刀医学治疗学
当前位置: 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 症状表现 > 针刀医学原理第十一章针刀医学治疗学
第十节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常规工作
1、病历:要求格式同医护要求,但在体格检查后面应加外科情况一页。
2、手术记录:凡行过手术的病例均应书写手术后记录。手术记录应由手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日期、手术前与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者、助手及洗手护士姓名,麻醉方法、麻醉者姓名,手术经过等。对手术经过应系统地详细记载,如患者的体位,皮肤的消毒、无菌巾的铺盖,切口的部位、方向、长度、组织分层解剖,病变部位的所见及其处理方法,切口缝合方法、缝线的种类,引流物的位置、数量,创口包扎方法,术中及术毕时患者情况,以及敷料、器械的清点,术中的用药,输血等治疗,麻醉效果等,均应逐项记录。病理标本应描述眼观所见情况,并注明是否已送病理检查。
3、手术后记录:包括手术的主要情况、手术后病情的变化及主要处理措施。
二、外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贲门痉挛
有胸椎关节移位的患者,针刀治疗后,卧床一周。具体操作参见胸椎疾病护理常规。
其他护理参照外科护理常规。
(二)胆囊结石
针刀治疗与药物治疗后,静卧24h,密切观察患者排泄物中是否有结石。
其他护理参照外科护理常规。
(三)肛裂
针刀治疗后,在肛周创面涂湿润膏,每日便后换药1次。
其他护理参照外科护理常规。
(四)雷诺氏综合征
有胸椎关节移位的患者,针刀治疗后,卧床一周。具体操作参见胸椎疾病护理常规。
其他护理参照外科护理常规。
(五)慢性膀胱炎
有腰椎关节移位的患者,针刀治疗后,按腰椎疾病护理常规操作。
其他护理参照外科护理常规。
(六)甲亢
有钩椎关节移位的患者,针刀治疗后,按颈椎疾病护理常规操作。
其他护理参照外科护理常规。
第十一节儿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天,3岁以下免测脉搏、呼吸。但病
危、病重、发热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儿应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及呼吸1次。测体温一般用肛表或腋表。慎用口表。长期住院而病情稳定的无发热患儿,查体温可2次/天。体温正常范围不超过37.80℃。
(二)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食前便后洗手。应鼓励患儿进食,并随时注意饮食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须报告医师。家属送来的食物须经检查符合病情和卫生要求方准给予。
(三)病室应安静、清洁、整齐,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床头避免受风。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四)测量体重、修剪指甲每周1次。夏季每周沐浴3次,必要时每日1次,保持被褥、衣裤、尿布等清洁干燥。每日登记大便次数,用尿布者,每日洗臀部至少2次,皮肤皱褶及出汗处,可扑粉或擦油。
(五)随时观察病情,病危患儿每隔15~30分钟巡视1次,一般患儿2小时1次;如病情有特殊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六)切实执行小儿生活制度,应予卧床休息。恢复期患儿,经医师许可,可适当下床活动,如散步、学习或参加文娱活动等。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中午及晚9小时后,应引导患儿入睡。
二、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一)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
左右,并须保持空气新鲜。
(二)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如体温过高,可给适当物理降温。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患乳腺炎时停母奶。工作人员如有皮肤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必须进入者须戴双重口罩。
(四)入院前三日,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4日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4小时1次。
(五)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轻拍背部排气,并使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六)皮肤皱褶部位、五官、颈部、腋部、臀部及会阴等处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其他消毒油剂。臀红时,可涂氢化可的松软膏。
(七)脐带未脱落时,应保持干燥,防止污染。有感染现象时及时处理。
(八)为患儿更换体位1次/3~4h。
(九)注意安静,操作应轻柔稳妥,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给氧。
(十)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如发现有气急、发绀、高热、呕吐、面色苍白等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十一)、记录每日液体输入量及大便次数、性状,母乳喂哺者可不记入
量,但须记录每日吮奶次数及每次吮奶多少时间。
(十二)擦浴或洗浴视病情而定。测体重2次/周。
(十三)、新生儿病室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30分钟。照射时应注
意遮藏患儿眼部。新生儿的衣服、被褥、尿布等清洗后应煮沸或高压消毒,专柜存放。
三、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
(一)未成熟儿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60~65%。体温
不升者,放入暖箱或设法保暖。暖箱温度应依未成熟儿的体重和体温情况,随时调整。
(二)严格隔离,防止感染,同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三)。
(三)测体温、脉搏、呼吸4小时1次。酌情测量体重。
(四)护理、喂奶、治疗及检查各项工作,须事先充分准备,以便集中进行。动作宜轻柔,并注意速度。
(五)授乳:体重g以上有吸吮能力的未成熟儿,应尽量使其直接吸吮母乳。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喂哺,滴管前端应加小橡胶管。无吞咽能力时,可用鼻饲法。喂哺注意点,同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六)其他同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四、安全护理常规
(一)儿科护理人员,应特别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坚持正规操作。精力高度集中,切忌粗心草率,以免发生差错事故。
(二)随时注意患儿安全,操作完毕后,必须立即关上并扣牢床栏,以免坠床,并注意勿挤伤患儿手足。
(三)患儿在治疗台上时,应在旁守护或正确使用约束带,慎防跌伤。
(四)热水、热饭、电插座等,勿让患儿任意接触。必须由护理人员妥为安排照顾。患儿不可进入杂用室及开水房,以防意外或烫伤。
(五)一切针类及玻璃用品,如别针、大头针、图钉、玻璃球、接管、试管等,不可遗留在病床上或其周围。住院患儿不得携带刀、剪等锐器。应避免吃瓜子、花生、豆类等,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六)接触患儿的玻璃用具,如注洗器、滴药管、饮水管等应加橡胶头。
(七)测量婴幼儿体温时应始终以手扶持。注射时应固定好患儿,以防断针。
(八)患儿户外活动及游戏时,应有专人带领,防止跑失、跌碰或其他意外,必须保证患儿安全。
(九)婴幼儿给药时,应用水剂,粉剂及压碎的片剂经水溶,由护理人员亲自喂给,切勿捏鼻灌药,以免呛入气管造成窒息。
(十)非治疗需要,患儿不得进入治疗室。药品应严格管理,坚持加锁,以防患儿误服。
(十一)置有氧气筒的病室,应加强管理,严防患儿或陪员扭动,以免发生意外。
(十二)注意对陪员的卫生教育,协助做好安全护理。
五、小儿“O”型腿、“K”型腿、“X”型腿的护理常规
在给小儿治疗以上各种下肢畸形矫正针刀手术时,术后即以特制的固定器固定,患儿只可仰卧位,不可侧卧,护理人员抱起患儿时,应一手前臂托扶于患儿臀部下侧,并将固定器握住,勿让固定器下坠,另一手托扶患儿背部。护理人员要经常检查固定器的绷带有无松动,固定器有无挤压、磨损皮肤,如有以上情况,应立即给予处理。
其他护理参照儿科护理常规。
六、小儿足内、外翻的护理常规
在针刀手术后,将患足用反“8”字绷带固定,应时时检查,绷带有无松
动,并严密观察患足的血液的回流情况,如有松动或血液回流障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其他护理参照儿科护理常规。
七、小儿斜颈的护理常规
小儿斜颈在做完针刀手术后,即做颈部的维持牵引或凹形枕固定,应随时检查牵引的角度有无变化,凹形枕有无移位,如有则立即进行处理。始终保持患儿颈部的伸直位。
八、小儿髋关节半脱位的护理常规
在针刀手术治疗后,即用绷带将患侧髋关节固定一至二周,在固定期间应经常检查绷带有无松动和移动,如有应及时处理。始终保持患侧股骨头在髋臼内的正常位置。
其他护理参照儿科护理常规。
九、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常规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在做完针刀治疗后,应让患儿仰卧3天,在第3胸椎处加1cm厚的棉垫,如将小儿抱起时,必须用手压住第3胸椎处,并使患儿处于背伸位,千万不可让患儿背屈。
其他护理参照儿科护理常规。
第十二节妇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妇科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入院常规处理。
(二)按病室工作总则及一般疾病护理常规实施。
(三)阴道出血者注意出血量及排出的组织块,必要时保留会阴垫备查。
(四)阴道排出物多者,指导患者每日清洗会阴部;不能自理者,每日冲洗1次。
(五)妇幼卫生宣传教育至少每周1次。
二、一般诊疗护理技术
(一)外阴阴道擦洗消毒法
1、患者排空小便后取膀胱截石位。
2、用长柄镊子夹大棉球蘸0.1%苯扎溴铵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洗外阴部,擦洗顺序由内向外,最后擦洗肛门。用另一长柄镊子夹大棉球饱蘸消毒液,伸入阴道穹窿部擦洗阴道周壁,由里向外擦净。
3、用窥阴器暴露宫颈、擦去积液,以碘酊涂宫颈及阴道穹窿部,并以细棉签蘸碘酊涂宫颈管内,待碘酊干后用75%乙醇擦净。
(二)阴道灌洗术
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或仰卧床上,双腿屈曲,臀下垫便盆。
2、灌洗液温度调至38~41℃,吊桶高于检查台或床面60~70cm。
3、排出灌洗管内空气,让灌洗液流出少许,术者用手再试温1次,然后以灌洗液冲净外阴。
4、将灌洗头轻轻放入阴道深处(约6~8cm),拧开活塞,上下移动灌洗头,以7~10分钟内流量约ml的速度灌注,特别注意洗净穹窿部及阴道皱襞处。
5、洗毕将灌洗头向下压,使阴道内液体流出。
6、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擦净阴道内积液,或嘱患者坐起1~2分钟,使液体流尽,然后用干棉球擦净外阴部。
三、痛经的常规护理。
针刀手术后,让患者在手术床上休息3~5分钟,并检查进针点处有无出血
和皮下血肿,如发现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嘱患者在二日内不可坐浴。
其他护理参照妇科护理常规。
四、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针刀手术后,即配合相应的西药静脉滴注和中药内服,嘱患者二日内不可坐浴。
其他护理参照妇科护理常规。
五、功能性不育的护理。
针刀手术后,禁止夫妻性生活两周,嘱患者二日内不可坐浴。
其他护理参照妇科护理常规。
第十三节五官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眼科一般护理技术常规
二、局部用药常规
(一)每次治疗或检查眼部前后,均须洗手,以免交叉感染。
(二)滴药前须仔细查对瓶签、姓名与左右眼。特殊药物应贴不同颜色之瓶签,并应放于瓶架的固定位置。
(三)应用散瞳药或能致痛的眼药,须事先告诉患者以消除其顾虑。
(四)对角膜溃疡患者,在用药或检查时切忌压迫眼球,以免穿破。
(五)滴药或冲洗,一般先右眼后左眼,以免错用眼药;但如右眼疑为传染性眼病则先左眼,以免两眼间传染。
(六)用药前应选用棉球吸去眼泪,以免冲淡药液,一眼须滴数种药液时,两药间至少相隔3分钟,以免减低疗效。
(七)滴阿托品、毒扁豆碱等毒性药液后,应以手指压迫泪囊2~3分钟,以免中毒。
(八)银制剂(硝酸银、蛋白银等)不可久用,以防银沉着症,通常应每隔2周,停药数天。
(九)滴用荧光素等带色药液,应注意勿使外流,以防污染面部及衣服。
(十)药物应注意经常灭菌,防止细菌污染。
二、结膜囊冲洗法
(一)一般用微温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32~37℃)作冲洗剂。
(二)患者仰头坐于诊疗椅上或仰卧床上,头向病眼侧倾斜。以塑料布置于患者肩前或枕后,以免沾污衣服或床单。
(三)将受水器紧贴颊部,先轻轻冲洗眼睑皮肤,再用拇指与食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嘱患者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由内眦至外眦冲洗结膜囊各部分。每次冲洗时间为1~2分钟。
(四)冲洗完毕,应以无菌棉球揩拭患眼及颊部,然后取下受水器。
(五)对不能配合之幼儿,操作者膝上盖塑料布,与助手对坐,患儿躺在二人膝上,操作者以两膝固定其头部,并将其双腿向助手二侧胁部分开,助手以前臂及双手夹住患儿身体及双手使其不能乱动。操作者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向上下眶缘方向微加压分开上下睑,眼睑即自行翻转,暴露睑结膜及穹窿结膜,另一手将预先准备好之冲洗液冲洗结膜囊,接着滴眼药水或涂眼膏。
三、鼻泪道冲洗
(一)按结膜囊冲洗法准备患者。
(二)先以手指压挤泪囊部,排出泪囊内的粘液、脓液,同时注意泪点处有无分泌物排出及分泌物性质。
(三)以棉签蘸表面麻醉剂,夹于内眦部上下睑之间,嘱患者两眼闭合约5分钟。
(四)取出棉签后,以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点。先将扩张器之尖端垂直捻入约1.5~2mm,再指向鼻侧转为水平,进入泪管,换冲洗器弯针头顺此方向伸至泪囊部注入生理盐水,如有分泌物逆流或流出,应记录其性质。治疗时以同法注入所用药液。
四、剪睫毛法
(一)按医嘱于手术前一日剪去手术眼上下睑之睫毛。
(二)涂薄层凡士林或其他软膏于剪刃上,以便粘住剪下的睫毛,不致
落入结膜囊内。
(三)剪上睑毛时,嘱患者向下看,操作者用手指压住上睑皮肤稍往上
推,使上睑缘轻度外翻,再剪除睫毛;剪下睑睫毛时,嘱患者向上看,操作者用手指压住下睑皮肤并稍往下推,使下睑缘轻度外翻,再剪除睫毛。应尽量剪短,但勿损伤睑缘皮肤。
(四)用干棉球擦净剪刀刃上的睫毛;如须继续操作,则再涂一层软膏。
(五)操作毕,须检查睑缘和结膜囊,如有睫毛遗留,应予取出。
五、电解倒睫法
(一)睑缘皮肤以75%乙醇消毒,以2%普鲁卡因液注入毛囊附近皮下。
(二)电解器之正极加垫盐水棉球后置于患者面部,以负极针沿睫毛方
向刺入毛囊深约3mm,通电10~15s,电流约2~3mA破坏毛囊后,以拔毛镊子轻轻拔出睫毛。拔出时毋需用力,若不易拔出,须再电解。
(三)术后涂抗生素药膏。
六、眼部检验标本采取法
(一)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法:用无菌白金圈采取结膜表面分泌物,涂于
洁净玻片上送检。
(二)上皮刮片法:先滴0.5%丁卡因溶液表面麻醉后,用无菌棉签轻轻
拭去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表面的分泌物。取结膜标本时,先翻出睑结膜,用刮刀与结膜面垂直轻轻刮取上皮作涂片。取角膜标本时,须充分麻醉角膜表面,用开睑器开大睑裂,固定镊子固定眼球,再行刮术。应刮取角膜溃疡的进行缘,不应刮取溃疡的基底,更不应损伤正常角膜组织。刮毕滴抗生素液。
(三)培养标本采取法:用无菌白金圈在下穹窿和泪阜部轻轻由结膜刮
取物质,立即在培养基上接种;或用浸有血清汤、生理盐水或肉汤的无菌棉花签,在下穹窿部和泪阜处轻轻拭擦,注意避免接触睫毛和睑缘皮肤,然后立即在血液琼胶培养基上进行接种。
耳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
三、鼻腔冲洗法
(一)常用于萎缩性鼻炎,冲洗出鼻腔的脓痂,以减少臭味。
(二)1、患者取坐位,面前放盛水器,头向前倾。2、将盛有温生理盐
水的冲洗器悬挂于吊架上,冲洗器底与患者头顶等高,以免压力太大致水流入咽鼓管内。3、嘱患者张口呼吸,将橄榄头放入一侧鼻前庭,使水缓缓流入鼻腔而由对侧鼻孔流出。同法冲洗另一侧。4、洗鼻时嘱患者头向前俯,使水流出,不宜说话。切忌将两侧鼻孔压紧用力擤鼻,以免造成咽鼓管感染。
二、耳冲洗法
(一)患者取坐位,将弯盘置于耳下,盘口紧贴面颊,使冲耳水流入弯
盘。
(二)将耳冲洗器置于外耳道口上缘,向外耳道后上壁注入生理盐水,
即可冲洗出耵聍、分泌物、异物。切不可直接冲向鼓膜。
(三)冲洗干净后,用棉签擦干外耳道,再以硼酸乙醇拭净,保持外耳
道清洁。
三、咽部涂药法
患者坐位、对准光线,张口发“啊”音,施药者左手持压舌板压舌前2/3
部位,右手持浸有药液之喉卷棉子,迅速轻巧而准确地涂药于患处。
四、咽喉部喷雾法
同咽部涂药法,唯右手持喷雾器对准咽喉部,用力挤压皮球,使药液喷
出。
五、喉部手术后护理常规
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及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应密切观察,及时
了解其要求及病情变化。各项操作,均应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
(一)室内要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室温在22℃左右,相对湿
度约60%。
(二)床旁置无菌换药盘(内放气管扩张器、同型气管套管、无菌敷料
及洗套管用品)及吸引器、氧气等,以备必要时用。
(三)体位不宜变动过多。头、颈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翻身或改
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避免套管活动造成刺激或套管脱出发生呼吸困难。患儿或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者,应设法固定其上肢,以免发生意外。
(四)密切注意呼吸,有呼吸困难现象时,如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
有喘鸣声等,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内有无阻塞及压迫情况,如套管通畅,应注意有无肺部及全身其他原因。
(五)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或血肿。如有出血现
象,应仔细找寻原因,予以处理。
(六)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套管的气囊破裂或滑脱。
(七)要随时吸痰,经常注意清除套管内的分泌物,以免咯出之痰液再
次吸入气管内或结痂阻塞管道。如分泌物过稠,可先向套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或4%碳酸氢钠溶液等,然后吸引。吸痰操作要轻柔,根据患者咳嗽反射强弱及排痰能力,确定吸痰管进入的深度,做到既吸净又减少刺激,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八)每隔1~4h清洗内套管1次,每日煮沸灭菌内套管1~2次。外套管
一般大手术后7~10天内毋需更换,如因特殊需要,必须在术后48h内更换者,应作好充分准备,切不可随意拔除外套管。长期带管者,每2~4周更换1次。
(九)套管口应盖双层湿盐水纱布,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并改善吸入
空气的湿度。根据需要,向气管内滴入抗生素液或作蒸汽吸入。
(十)创口敷料及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按无菌操作要求每日至
少更换敷料2次。注意检查气管套管固定带松紧是否合适,结扣要牢固。皮肤切口上的缝线,可于术后5~7天拆除。
(十一)术后进流食或半流食,以后根据情况增改。如进食时呛咳,有食物自套管喷出者,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暂行鼻饲。
(十二)保持口腔清洁,用含漱剂漱口;不能漱口者,应作口腔护理。
(十三)不用镇咳、抑制呼吸及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
(十四)造成气管切开的病原治愈,经过完全堵管24~48小时以上,患者呼吸及排痰功能良好,不发热,即可拔管。拔管后的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换药,贴蝶形胶布。患儿应力争早日拔管。
口腔科一般护理常规
四、牙齿部位的记录符号以十字形线条将上下左右四区的牙齿,依照牙
位排列顺序,自前至后,用数字代表,分别记载于各区内。恒牙用阿拉伯数字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代表。
二、形态、数目、色泽及位置:注意牙齿形态、大小、有无畸形;有
无缺牙及多生牙;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拥挤、稀疏、错位、倾斜、阻生等情况。
三、松动度:正常生理性松动度不计度数,大于生理性松动度而不超过1mm者为Ⅰ度,松动度相当于1~2mm者为Ⅱ度,松动度大于2mm者为Ⅲ度,异常松动至上下浮动者为Ⅳ度。
四、牙体缺损及病变:记录病变名称、牙位、范围及程度等,必要时进行温度、电活力或局部麻醉试验,以查明病变部位及性质。
五、修复情况:有无充填物、人造冠、固定桥及托牙等,注意其密合度。有无继发性病变。
六、咬关系:记录正常、反、锁(跨)、超、深覆、对刃及低间隙等。七、缺牙情况:缺牙数目及位置,创口愈合情况。
八、牙龈的形态、色泽及坚韧度:注意有无炎症、溃烂、肿胀、坏死、增生、萎缩、瘘管,色泽是否异常,是否易出血。
九、盲袋情况:盲袋分为龈袋及牙周袋、骨间袋三种,记录其部位及范
围,并测量其深度,以mm计算,盲袋内有无分泌物。
十、牙石:分为龈上及龈下两类,注意其部位及程度。龈上牙石可分为三度:少量(+),中等量(++),牙石多或颌面亦附有者为大量(+++)。
十一、唇及粘膜:注意有无色泽、形态异常,有无疱疹、皲裂、脱屑、角化、充血、出血、溃疡、糜烂、结痂、硬结、畸形等,记录其部位、大小及范围。
十二、舌:注意舌体大小、颜色,有无硬结、溃疡、肿块、印迹,是否松软、肿胀,有无舌苔及其颜色、厚薄,舌背有无裂纹、角化,乳头有无异常,舌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有无障碍,舌系带是否过短。
十三、腭:注意有无瘘管、充血、角化、糜烂、溃疡、肿块、畸形等,软腭运动有无障碍。
十四、涎腺及其导管:有否肿胀、压痛、阻塞、充血、溢脓、外瘘等。
十五、淋巴结:注意耳前、耳后、颊、颏下、颌下及颈部各组淋巴结的数目、大小、硬度、活动度、压痛等。
十六、面部:观察表情、外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缺损、肿胀、瘢痕、瘘管、颜色改变,查明痛区及麻木区。
十七、颌骨:分别检查上下颌骨的外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肿大、压痛、缺损及不连接等,注意咬合及开口情况。
十八、颞下颌关节:注意形态及运动情况,有无压痛、弹响、并以两侧作对比。张口受限时,其程度以张口时上下切牙切缘间相距的厘米数表明。
十九、肺结核患者于手术前,或口腔溃疡久不愈合时,应留痰检查结核菌。心血管患者于手术前,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作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二十、颌面部植皮或植骨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应测定血红蛋白。
二十一、颌面部整形需要多次手术的患者及下颌骨植骨,上颌骨或下颌骨截除等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均须作肝、肾功能检查。
二十二、凡有口腔结核及口腔恶性肿瘤可疑者,应测定血沉及碱性磷酸酶。
二十三、外伤或拔牙手术后出血不止及有长时间出血史的患者,除作出血、血凝时间及血常规检验外,尚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等。
二十四、口腔恶性肿瘤在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期内,每周须作白细胞计数1~2次及胸透1次。
二十五、慢性咽喉炎的护理常规
针刀手术后,应嘱患者三小时内不得大声说话,避免呛咳,并及时服用中药的止血药和通络药,一周内不得喝酒、抽烟。
其他护理参照喉咽部的护理常规
二十六、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护理常规。
针刀手术后,按常规的眼科结膜手术的常规护理执行。
二十七、鼻息肉的护理常规。
针刀手术后,应用无菌棉球压迫鼻腔内的手术部位10~15分钟,并迅速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嘱患者在三天内避免擤鼻动作,如发现出血,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其他护理参照鼻腔护理常规。
二十八、神经性牙痛的护理常规。
针刀治疗后,用创可贴覆盖针孔,在三天内洗脸时避免将水弄湿创可贴,防止针孔感染。
二十九、慢性中耳炎的护理常规。
在针刀治疗后,应轻洗外耳道,并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
三十、下颌关节强直的护理常规。
针刀治疗后,在两侧上下牙之间放上0.5~1cm厚的棉垫,吃饭时取出,饭后继续放好保持三天。
其他护理参照口腔护理常规。
白癜风怎么治治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