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当做发烧来治耽误治疗后果严重


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案例汇报

患儿,男,3岁,因「反复发热4天」急诊拟「川崎病」收入院。

入院时精神萎靡,呼吸稍促,热型面容,双眼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凸起呈杨梅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斑丘疹,一般躯干部多见,左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约黄豆大小。

患儿双手及双足有轻微肿胀,呈硬性水肿,指(趾)端及肛周皮肤有少量膜状脱皮现象。

急诊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17.3x/L,中性粒细胞80.7%,血小板x/L,CRP>5mg/L。T:39.3℃,P:次/分,R:36次/分,BP:92/60mmHg。体重14.5kg,身高98cm。

入院后遵医嘱立即予赖氨匹林退热、电解质补液、提高免疫力、体温正常后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予阿司匹林口服TID治疗。予I级护理,病重,软食,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早晨医生查房,患儿的奶奶突然说:医生,这孩子发热4天了,一直在小诊所挂水,没一点耽搁,为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

还是反复的发烧,我们都急死了,所以赶紧转院,医院才挂水一天,就不发烧了。

昨天晚上孩子才安稳地睡了一觉,你说,这孩子之前是不是用了假药啊?不然怎么一点效果都没有?医院医术好啊。

这位患儿奶奶说了那么多的话,医院医术好,这倒是真的。

这位小患儿之所以挂水4天都不见好转,不是因为用了假药,而是小诊所的医生把患儿当做是普通的发烧来治疗了,一般使用抗生素3-5天为一疗程。

其实,这位小患儿是得了川崎病,可能起初症状不是很典型,而小诊所的医生又没有诊断出来,所以只使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疗,而恰恰抗生素对治疗川崎病是无效的!

这俗话说的好,医院一级水平,像我医院,儿科每年收治川崎病不过四五十例,很多进修或者实习医生都没机会见过,更何况是小诊所的医生呢?

所以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这位小患儿在治疗一周后出院了,目前康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出现,但还需要定期复查,因为这是疾病本身的需要。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s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它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由日本川崎富作予年首次报道。本病主要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四季均可发病。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①发热:体温可达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球结膜充血:于起病后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③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凸起、充血,呈草莓舌。

④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⑤皮肤表现:皮疹在发热或发热后出现,呈向心性,多形性,常见的为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无疱疹及结痂,持续4-5天后消退。

⑥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者双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

2、心脏表现:

于病程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症状。

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在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

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岁以下的男孩,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高位因素。

3、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肿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川崎病的治疗:

1、阿司匹林:每日30-50mg/kg,分2-3次服用,退热后3天逐渐减量,2周左右减至每日3-5mg/kg,维持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为1-2g/kg,推荐剂量为2g/kg,于8-12小时静脉缓慢输入,宜在发病早期(10天内)应用,可迅速退热,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应同时合并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和疗程同上。部分患儿对IVIG效果不好,可重复使用1-2次。

使用2g/kgIVIG的患者,11月内不宜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苗,因为在IVIG中的特异性抗病毒抗体可能会干扰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延迟11个月,其他疫苗不需延迟。

2、糖皮质激素:因可促进血栓形成,易发生冠状动脉瘤和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故不宜单独应用。

IVIG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亦可与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合并应用。醋酸泼尼松剂量为每日2mg/kg,用药2-4周。

3、  其他治疗:

①抗血小板聚集:除阿司匹林外,可加用双嘧达莫,每日3-5mg/kg

②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保护肝脏、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等,有心肌梗死时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③心脏手术: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川崎病的护理:

1、降低体温: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以免抓伤和擦伤,衣被柔软。对半脱的痂皮,切忌强行撕脱,可让其自行脱落,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3、粘膜护理:评估患儿口腔卫生习惯及进食能力,观察口腔粘膜损伤情况,做好口腔护理,防治继发感染及增进食欲。

口唇皲裂者涂石蜡油,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

睡眠时可抬高患儿头部15~30°,以减轻球结膜的充血,也可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天。

4、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表现,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异常等。

如发生心血管损害,需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按医嘱及时用药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时有无过敏反应,口服阿司匹林时有无出血倾向等。

5、心理支持:应及时向家长交代病情,给予心理支持。为患儿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

6、健康教育: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复发率见于1%~2%的患儿。

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于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1~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

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15%~25%发生冠状动脉瘤,更应该长期密切随访,每6~12个月一次。

冠状动脉瘤多于发病后2年内自行消失,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

大的冠状动脉瘤不易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

2.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第6版

—END—

推荐阅读:

14医院护士岗位汇总,点击投递

护士研究生学历没用?最新政策:低学历或被清退

采血宝典(视频+课件),点击领取

客服:美小护(weixin:dxydabiaojie)

编辑:胡梦珂责任编辑:陈朵朵

投稿邮箱:humengke

dxy.cn

题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136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