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十大用药误区,不懂很要命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温岭食品药品监管   ●温岭食品药品监管,您身边的食品药品安全专家。   输液速度可以自行调节?创可贴是万能帖?止痛药可随意服用?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药学知识,用药不对症、重复用药、过分迷信抗生素等用药误区,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致病的例子屡见不鲜。

  随着大家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如何安全用药、避免用药误区也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的小伙伴们发布了典型用药误区之第一季,快来看看自己有木有中枪吧!

1自行调快输液滴注速度,严重可致死亡

 案例:年,一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死亡,经鉴定,死因是患者生前输注的林可霉素滴速过快。

  专家释疑:首先,不赞成一发烧、感冒、医院输液的行为。公众用药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打针(肌肉注射),能打针就不输液的原则。其次,确需输液治疗,一定要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

  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如硝普钠在滴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8-15滴/分钟,过快则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

  温馨提示:如在输液时有心悸、心慌等现象,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切不可自行调整或隐瞒,导致身体受损。

2乱服止痛药,后果很严重   案例:美剧《HouseM.D(豪斯医生)》的主角医生豪斯在剧中就因大量服用止痛药(维柯丁)而导致成瘾。据媒体报道,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龙的儿子,就被怀疑在手术后大量服用止痛药导致身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年,美国用止痛药过量致死总人数达到。

  专家释疑:遇到疼痛后立即吃止痛药,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另外,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

  过量服用止痛药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在遇到某些不知原因的疼痛时,要积极就医查找病因,切不可盲目依赖止痛药。

  温馨提示:服用止痛药须遵医嘱,把握适度原则。每次服用止痛药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三天,服用时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求医。3服用过量,维生素变毒药

  数据说:维生素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药品和保健食品,许多人每天都会服用大量的维生素。35.64%的网友不了解维生素一般的服用方法。

  专家释疑: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过量摄入会中毒。

  比如,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的中毒综合征,导致烦躁、头痛、呕吐、皮肤瘙痒、视物不清、肝脏肿大。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如一次剂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服用5万-10万国际单位6个月左右可发生慢性中毒。

  除维生素A外,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维生素也不能盲目服用。

  温馨提示:不空腹服用维生素。服用维生素因人而异,应“适合”并“适度”。

  如感冒病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经常喝酒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6,可作为预防脂肪肝的辅助成分;

  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的消耗;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机体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D,可适当补充一些。

4润喉片勿当零食,长期口含反伤喉   数据说:润喉片种类繁多,许多人在K歌、长时间讲话后都愿意含服几片,甚至一些人服用润喉片上瘾。39.16%的网友不了解咽炎含片的正确服用方法。

  专家释疑:润喉片也是药物,有一定毒副作用。

  如清凉的薄荷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的功效,但口咽并无炎症也经常含服的话,口腔黏膜血管因经常收缩,易致干燥破损,形成口腔溃疡。

  大部分中药制的润喉片含有冰片,冰片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痛,但易造成滑胎、流产,孕妇在服用润喉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此外,润喉片通常还含有碘,虽然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也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耳诱发口腔溃疡。

  温馨提示:润喉片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将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含服,不应咀嚼或吞咽,含药片时少说话。含完药片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东西、饮水和漱口。

5小小创可贴,乱用竟致命   案例:据湖北日报报道,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时脚被碎玻璃划伤,他用水冲洗了一下并用创可贴包住伤口,一个周后伤口疼痛减轻,但全身不适,坐立不安,张口吃力。去医院就诊后发现感染了“破伤风”,病情危重,经过抢救才保住了生命。

  专家释疑:出血较多的伤口不宜用创可贴,医院治疗;小而深的伤口容易遗留异物和被细菌污染,尤其较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再贴上创可贴,会加重感染;动物咬伤、蜇伤时,切忌使用创可贴,以免毒汁和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或扩散;各种皮肤疖肿不能使用创口贴,因为创可贴的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差,不利于脓液的吸收和引流,反而易滋生细菌。

  此外,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和烫伤的创面,皮肤病创面等,均不宜使用创可贴。

  温馨提示:使用创可贴前应检查创伤面是否遗留玻璃屑、泥土等污物。如有污物,需先用清水或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创可贴要一日更换1次,以防感染。6“药驾”赛“酒驾”,忽视危害大   数据说: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研究过起交通事故,其中16%证实是服药后干扰驾车所致;据美国科学家的调查,酒驾(乙醇测试阳性)导致车祸事故率为18%。

  专家释疑:某些药物和酒精一样,削弱人类思维判断力。

  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可引起驾驶员嗜睡;

  一些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能导致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

  某些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可以引起驾驶员视物模糊或辨色困难;

  某些镇痛药、抑酸药、避孕药,可使驾驶员出现定向力障碍。

  温馨提示: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在开车前4小时慎用,或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可选择替代药物,如过敏时尽量选用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小的抗过敏药,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7补钙过量,反而影响儿童发育案例:人民网报道,台湾曾发生过一位78岁的老婆婆因补钙过多引发肾衰竭死亡的案例。   专家释疑:儿童补钙过量,不仅会限制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成人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可能导致患肾结石。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盲目补钙更易造成身体脏器负担。

  温馨提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各异。

  0到6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钙摄入量需-毫克,

  1-4岁儿童每日需要-毫克,

  4-14岁每日-毫克。

  成人的钙推荐摄入量为每天不高于毫克。

  老年人补钙更应以食补为主,选择含钙量较高而又购买方便的食品,同时要与锻炼身体相结合,补钙的剂量掌控在每日-毫克为宜。

8服药方式需注意,错用治病变无效   数据说:20.78%的网友对嚼服、吞服这些基本的服药方式不甚了解。

  专家释疑:错误的服药方式不仅直接影响药效发挥,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药片除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而起到治疗作用。因此,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但一些特殊的药物嚼碎后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

  例如:治疗胃酸过多和溃疡病的复方氢氧化铝片等,嚼碎后进入胃中可很快使氢氧化铝等药物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食物和胃酸对胃壁溃疡的刺激;

  又如酵母片,因为含有较多黏性物质,如不嚼碎会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物吸收,所以应嚼碎服用。另外,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增高时(低压在mmHg以上),可立即取1片硝苯地平嚼碎后含在舌下,能起到迅速降压的作用。

  温馨提示:有些病人或小孩嫌胶囊剂不易吞服,于是干脆把胶囊打开,将其中的药粉倒出来冲水服用,其实可能造成伤害。

  有些刺激性的药粉,没有胶囊保护,可能灼伤口腔与食道;有些肠溶型胶囊保护药物免遭胃酸的破坏,到肠道以后药物才被吸收发挥治疗。

9用水服药需注意,多喝少喝有讲究   数据说:哪些药物服用后应多喝水,哪些应该少喝甚至不喝水,50.8%的网友不能准确答出。

  专家释疑:一般的口服片剂用-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但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赃的损伤,或出于治疗的需要,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毫升以上。

  比如: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一日应-毫升),以降低黄嘌呤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风险;

  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须大量饮水,保持一日尿量~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温馨提示:另外,也有药物服用后,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

  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马上进水,以免降低药效。

10靠药调经期,身体危害大   案例:不少女性习惯根据最近的工作、学业情况,服用药物调整“大姨妈”的来去时间。   专家释疑:服用激素虽可推迟月经来潮,但也可能打乱机体内的内分泌规律,引起内分泌失调,特别是经常用药物来改变周期,会导致月经紊乱。此外,推迟的月经一般经量较多,持续时间稍长,也对身体不利。   温馨提示:如遇特殊情况,确需用药物推迟月经来潮时,医院妇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己购药随意服用。

  中国药学会的小伙伴说,为了鼓励大家参与有奖答题,竞赛题目难度并不大,95%的内容属于安全用药常识,仅3%左右涉及比较浅显的药学专业知识。中国药学会专家团将实时跟踪统计竞赛结果,每两周发布10条错误率较高和有代表性的公众安全用药误区及科普解读,共发布4期,本期是第一期。

提醒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在10月31日之前登录竞赛官方网站(   如有关于安全用药方面的具体问题,欢迎拨打“全国安全用药专家咨询热线”--,将有权威专家接听电话,一对一回答大家的咨询和提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zbx/121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