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术怎么样 http://www.bdfyy999.com干燥综合征
一、概念: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B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可分为原发性(pSS)和继发性。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①口腔干燥症:表现为口干,猖獗性龋齿,唾液腺炎(间歇性腮腺肿痛,可自行消退),舌干舌痛等。
②干燥性角结膜炎:因泪液分泌减少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少泪等。
2.系统症状:
①皮肤粘膜:特征性症状为高出皮面的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
②肌肉骨骼:80%病人有关节痛。
③肾:30-50%病人可出现肾损害,可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
④呼吸系统:表现为鼻干,干燥性咽喉炎等。
⑤消化系统:因腺体破坏而导致粘膜萎缩,慢性腹泻等。
⑥神经系统:以周围神经损害多见。
⑦血液系统:WBC和PLT减少,淋巴瘤发生率高于普通人。
⑧甲状腺疾病:45%患者出现甲功异常。
三、辅助检查:
1.血,尿常规及其他常规检查:20%病人出现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出现WBC和PLT减少。氯化铵负荷试验可发现50%患者出现亚临床肾小管酸中毒。60-70%患者出现ESR增快和CRP升高。
2.自身抗体:80%患者ANA阳性。抗SSA与SSB抗体为本病特异性抗体,前者敏感性较高,后者特异性较高。
3.干燥性角结膜炎检测:Schirmer试验(正常15mm/5min,≤5mm/5min为阳性),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10s为阳性),眼部染色。
4.口腔干燥症检测:唾液流率(正常为>0.5ml/min,≤0.1ml/min为阳性),腮腺造影等。
5.唇腺活检:凡淋巴细胞聚集≥50个即为一个灶,每4mm2的唾液腺组织中有≥1个灶即为病理学检查阳性。
四、治疗:
1.局部治疗:停止吸烟,饮酒,应用替代品如人工泪液,人工唾液等。
2.系统治疗:对于出现唾液腺外表现的病人,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3.对症治疗。
4.生物制剂:抗CD20单抗。
原发性血管炎概述
一、概念:血管炎指病理上一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炎性自免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管炎指不合并有另一种已明确疾病的系统性血管炎。
二、血管炎分类:
1.累及大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2.累及中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结节型多动脉炎,川崎病。
3.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ANCA相关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等)。
4.累及血管大小可变的系统性血管炎:贝赫切特病,科根综合征。
5.单器官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皮肤动脉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孤立性主动脉炎。
6.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红斑狼疮相关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管炎等。
7.与可能病因相关的血管炎:乙肝病毒相关血管炎,梅毒相关主动脉炎等。
三、病因:
1.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
2.10%的结节型多动脉炎病人伴有HBV感染。
3.80%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病人同时伴有HCV感染。
4.HIV与CMV感染也可出现血管炎的表现。
5.60-70%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病人是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带菌者。
6.川崎病的发生可能与金葡菌和链球菌的感染相关。
四、发病机制:
1.ANCA:诊断小血管炎的标记抗体。
2.AECA:可能出现在大动脉炎,川崎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
3.免疫复合物。
五、临床表现:
1.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及受累的器官,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2.常见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
六、辅助检查:
1.ANCA与AECA:意义如上文。
2.病理: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3.血管造影,血管彩色多普勒。
七、治疗:
1.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糖皮质激素是血管炎的基础治疗药物。
3.凡有肾,肺,神经等重要脏器受累者,除糖皮质激素外,还应加用免疫抑制剂,首选环磷酰胺。
4.利妥昔单抗在ANCA相关血管炎治疗中被证实有较好疗效。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一、概念: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血管炎,常累及肾脏和肺,无或很少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关节痛,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2.肾脏:78%病人可出现肾脏受累,常表现为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型,蛋白尿和肾功不全。
3.神经系统:最常累及外周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腓神经)。
4.肺:50%病人可有肺受累,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肺部出现浸润和结节。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贫血,WBC和中粒正常或升高,PLT升高。
2.血:急性期ESR增快,CRP增高,肾功异常。
3.尿:镜下血尿,管型尿,蛋白尿。
4.自身抗体:85%患者ANCA阳性。
四、治疗:
1.诱导缓解:首选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
2.维持缓解: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3.CD20单抗。
贝赫切特病
一、概念:贝赫切特病也称白塞病,以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为临床特征且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各种大小的血管均可受累。
二、临床表现:
1.基本症状:
①口腔溃疡: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也是诊断本病最基本且必须的症状。反复发作为特点,每年发作至少3次。
②外阴溃疡:与口腔溃疡类似,但出现次数较少,数目较少。
③皮肤病变:特征为结节性红斑。
④眼炎:最常见的为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
2.系统症状:
①消化道受累:肠白塞。最多见的为腹痛,以右下腹痛最常见。
②神经系统:神经白塞。脑,脊髓的任何部位都可因小血管炎而受损。
③心血管:血管白塞。主要累及大中血管,心脏较少受累。
④关节炎:见于30-50%的患者。
⑤肺:较少受累。
⑥肾:较少受累。
⑦附睾炎:可见于4.5%的患者。
三、辅助检查:
1.血:急性期可出现贫血,WBC和PLT升高,ESR增快,CRP升高。
2.自身抗体:均为阴性,无特异性血清检查。
3.针刺反应:本病唯一特异性较强的实验。
四、治疗:
1.对症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沙利度胺等。
2.内脏血管炎和眼炎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生物制剂。
END
糖霜Frost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lsd/1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