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 治疗手段 > 针挑疗法与刺血疗法延康医学李馨馨
当前位置: 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 治疗手段 > 针挑疗法与刺血疗法延康医学李馨馨
(十一)注意事项
1.准备好长短粗细合适的针具,并检查针体有无缺损、弯曲,针尖有无钩刺现象。检毕进行消毒、备用。 2.注意患者挑治部位和术者手指的消毒。 3.对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挑或慎用。 4.心脏病、身体虚弱、过敏体质的患者,选点挑刺应从少到多,从轻到重,逐渐增加刺激量。 5.伤口要注意消毒。涂药(红汞或碘酊)后敷贴保护。一般不用胶布直接封贴针口,避免造成渗液感染,6.挑治后3~5天内禁止洗澡,防止感染,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7、孕妇、有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及身体过度虚弱者禁用本法。
如何应用针挑疗法治疗疾病
针挑疗法是利用利用特制的圆利针或缝衣针,在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一些白色纤维状物质,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简易外治疗法。它由我国传统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挑治疗法是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针挑破皮肤,挑断皮内丝状纤维(此即病根所在,淤塞经络,气血不通,导致疾病丛生;而健康人则没有,一挑即出血)。这是通过疏通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等作用。此法安全根治、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效果较好,故在民间流行不衰。
一、挑治方法挑治前首先要选择好针挑点,做好挑点局部皮肤的消毒及针具的消毒,然后行挑治术。常用挑治法如下:
(1)挑点法:将针头对准身体上一个挑点的中心,作快速进针,快速挑破皮肤,不加摇摆牵拉动作,挑点法是多种挑法中用以破皮开口的常用方法。
(2)挑病筋法(又称截病根法):用细长而有足够硬度的针(缝衣针或特制的挑针均可),将针尖探入挑点中心的表皮后,用力上挑,便可挑出一些稍具黏性的皮下白色纤维状白丝(此物成分可疑、来历不明,健康人没有,一挑就出血;只有病人有,而且不出血、不很痛。此物堵塞经络,气血不通,故不出血,挑干净后才见血,症状消失,如释重负,疗效神奇,可惜无人研究)挑出一条拨断一条,直至把针口内的病丝全部挑完为止。然后再挑另一病点,可连续挑多个。
(3)挑挤法:用针挑破皮层,再加挤压即可。
(4)挑治法(网上误写为“挑脂法”):左手固定挑治点,右手拿针对准挑点中心,挑开皮层,进入皮下。这时,皮下的脂肪小体由于受到两个指头的压力,很快便会向针口暴露出来。然后用针尖边挑边刮,把分布在脂肪团上的纤维挑断、刮净。(同挑病筋法)
(5)挑提法:取圆利针一枚,用慢进针法进针,多穿一些皮肤,以免皮层拉断撕裂。穿皮后即可进行挑提,一提一放,从低到高,逐步加重力量,每点提3~10分钟不等,不必挑断皮。
(6)挑拉法:挑法与挑提法相似,挑提是垂直用力向上提,挑拉则是斜着用力向一侧拉,牵拉的方向与病位相反。
(7)挑摆法:用巾钳或粗针多穿一些皮,挑起来,作有节奏的不断摇摆,每分钟40~80次,好像扯着皮肤按摩一样。施行挑法手术后,应消毒整复伤口,覆盖消毒纱布,一般5日后拆封。
二、适应症(1)腹痛:针挑以阿是穴为主,虚证用轻挑筋法;实证用挑摆法,并在挑后加拔火罐。
(2)胸肋痛:以阿是穴(痛点)为主,以挑摆法治之;疗效不显时,可改用挑筋法。
(3)腰痛:取腰部阿是穴(病痛部位),可用挑筋法,每日1~3次,10次为1疗程。
(4)落枕:选用阿是穴,用挑提法、挑摆法。每日1次,一般1次见效,2~3次可愈。
(5)痔疮:在腰骶部寻找皮肤异点(微红色或粉白色、稍隆起如针帽大小),用挑筋法、挑提法,2~4次为1疗程。对单纯性内痔疗效颇佳。
(6)疳积:取四缝点(示、中、无名、小指每一二指骨关节掌面横纹中点)和疳积点(在示、中、无名、小指近掌心处指节的腹面正中)。四缝点用挑挤法,疳积点用挑脂(湿)法。
三、针挑疗法的应用(1)用针挑法根治痔疮凡患有痔疮的人,背部必有痔点。痔点出现的部位,上起七颈椎,下到第4~5腰椎,两侧至腋后线,在此范围内,均系痔点出现的部位,但多见于中下部。痔点的特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皮表,小米粒大小,略带色素,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不等,压之不退色,有的点上还长有一根毛。寻找痔点的方法:首先必须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区别开来,然后再去寻找。找痔点困难时,可用两手在患者背部磨擦或拍打,便有痔点出现。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痔点,最好都挑一下,一挑就出血的不是,但出点血也是好现象;不出血的,感到针头有阻碍的,慢慢挑吧,反正又不痛,甚至越挑越舒服,挑干净了里面的白丝丝,你的病就彻底根治了!如果背部找不到痔点,就选其最特殊的一个点,那便是痔点。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挑治方法:痔点确定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皮肤,用针尖挑破痔点表皮,然后向内深入再挑起,可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数十条,一一用力挑出并挑断。此时病人微痛,不易出血。挑尽后,用碘酒消毒贴以胶布即可。
(2)用针挑法根治痔疮、麦粒肿、颈淋巴结核痔疮取腰骶部之大小如米粒,呈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高起皮肤的丘疹,部分病人在上述区域内没有痔点,则可取大肠俞、次醪。麦粒肿找肩胛区内小米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色的丘疹,左眼病挑右侧,右眼病挑左侧。颈淋巴结结核取肩胛区小米粒大的压之不退色的红色“结核”点,左侧有病挑右侧,右侧有病挑左侧。在患者背部、腰骶部寻找红色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米粒大小的血疹样点作为挑治点,右手持针与皮肤水平表面成30度角刺入皮下,然后由浅向深逐层挑出、挑断皮下白色筋膜纤维。每次治疗2~3个部位,挑尽后,涂碘酒消毒,适当休息。效果不明显者,隔3-5天再行挑治。 1,痔疮:在患者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更好。 2,麦粒肿:在患者肩胛区内,可找到粟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的小皮疹,挑法如挑痔点一样。左挑右,右挑左。一般挑后一日即可痊愈。 3,颈淋巴结核:在患者脊柱两侧、肩胛骨下角以上,可找到结核点,挑法同上。左挑右,右挑左。一般挑后数日内可以消散。
(3)用针挑疗法根治慢性前列腺炎
针挑疗法又名“截病根法”,是在一定部位用消毒三棱针或普通大号缝衣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或挑破皮肤挤压出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疗法疗效好,简便易行。 挑治部位:取腰骶部之皮肤疹点或敏感点。疹点的特征为形似丘疹,稍突于皮肤,小米粒大小,颜色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色,压之不褪色。反应点与痣色素斑应鉴别。如找不到疹点时,也可选取与前列腺有关的穴位,如肾俞、长强等穴位挑治。每次挑2~5个点。 挑治方法:挑治部位确定后,局部皮肤用碘酒、酒精消毒,术者右手持三棱针或缝衣针,左手捏起挑治点,将针斜刺入皮肤,然后抬高针尖并用力挑出、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全部挑尽为止。针挑时,略觉疼痛,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如疼痛难忍,可用0.5%普鲁卡因1~2毫升进行局麻后挑治。挑后常规消毒即可,创口深者可以消毒纱布固定。
(3)胃病胃炎的挑治疗法选点部位(1)胸腹正中线。(2)胸腹正中线旁开2寸(每间隔1寸为一挑治点)。(3)腰背部第l侧线(自第7颈椎横突至骶骨上缘上,每隔一横突为一挑治点)。
挑治点确定后、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右手持针(缝衣针、手术缝针、三棱针均可),左手固定挑治点,先将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提高针尖,挑出或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数十根,至挑尽为止,用碘酒消毒即可。
四、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挑治后5天内局部不用水洗,以防止针口感染;挑治后局部如有热痛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严重心脏病、有出血倾向性疾病及身体过度虚弱者不宜用挑治疗法。
挑刺疗法
挑刺法是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针挑断皮下白色丝状物质,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由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或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拨出一些纤维状物质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简易外治疗法。
一、挑刺用具
三棱针、圆利针或大号缝衣针。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
二、选择挑点
挑刺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挑点。按针挑点的具体位置,可分为固定针挑点和非固定针挑点两类。前者又分经穴针挑点、分区折算针挑点、头皮针挑点;后者分皮肤异点、异感点、颗粒点、结节点、脉络点。挑治点是针挑疗法的刺激点,简称“挑点”。它1.5寸、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1、异常点,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异常现象,以此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也可以此寻求有关穴位邻近的阳性反应点(痛点)作为取穴依据。如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
2、夹脊穴,指人体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最早的描述见于《素问?6?1缪刺论》:“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其定位最早载于晋?6?1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1寸。”为华佗灸治霍乱之穴,故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华佗别传》愈躄所刺,夹脊穴即指脊椎旁0.5寸处为穴位,近代诸书多同此说,即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左右各17共34穴,或以第1颈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1寸为穴者,左右共计48穴(据《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夹脊穴的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证。
3.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治。4.以脊髓神经节段分布选点挑刺,这是运用“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挑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的穴位和部位。1.足太阳膀胱经穴;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的地方。即:心俞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5.选反应点挑治: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等。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退色。选点时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找点困难时,可用手磨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进行寻找。以上方法,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选定穴位或部位进行挑治。
三、挑刺方法
挑刺部位确定后,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治点,右手持针,将针横刺入皮肤,挑破0.2-0.3cm表皮,挑出皮下白色丝状物质(此即病根所在,堵塞经络,气血不通,导致疾病,而健康人没有,一挑就出血),一一挑断,挑尽为止。然后用碘酒消毒即可,不必包扎。
少数民族的挑治疗法
一、岭南挑筋疗法 岭南挑筋疗法是针挑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用针具,通过挑、提、摇、摆等动作,将相应部位的皮下白色纤维(病筋)挑出,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该疗法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一)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1.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2.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3.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大于或等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3、确诊条件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二)适应症
1、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患者,以早期患者更明显。
2、对各个关节的疼痛都有一定疗效,尤其以腰背骶髂僵痛患者更为明显。
(三)禁忌症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包括血友病和凝血机制异常的有出血倾向及严重贫血患者)、孕妇、精神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和红斑狼疮患者。
(四)操作方法和步骤
1、操作前准备的物品: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2%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75%酒精,2%碘酊,无菌纱垫、胶布、棉签和针具。
2、针挑点:选C4~S5。膀胱经穴(包括1、2线)、督脉、华佗夹脊穴、阿是穴。
3.选好针挑点,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相应穴位注射直径0.8厘米皮丘。
4.左手食指轻压穴一侧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把针尖对准挑点中心,呈60o角缓慢进针过皮肤0.1厘米。
5.当针尖穿过皮肤后,左手食指向左轻拨皮肤,右手指把针尖翘高,将纤维拉出表皮,然后一边向上用力一边将针体作前后摇摆,把挑起的纤维拉出,同时露出一个破口。再将针尖伸进缺口周围皮层,挑出一些带黏性的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此物成分可疑、来历不明,健康人没有,一挑就出血;只有病人有,而且不出血、不很痛。此物堵塞经络,气血不通,故不出血,挑干净后才见血,症状消失,如释重负,疗效神奇,可惜无人研究)挑出一条拨断一条,直至把针口内的病丝全部挑完为止。然后再挑另一病点,可连续挑多个。 6.在挑治过程中,先将皮下白色纤维状物质拉至针口上,然后一边做前后摇摆,一边向上用力缓慢拉出纤维。当纤维被拉长时,即旋转针体,把纤维缠在针体上,边摆边缠,直至把纤维拉出为止。如纤维过粗,不利操作,可用小剪刀剪掉。 7.反复挑尽,如确认无纤维阻碍针的活动时方可结束。最后针口的形状呈坑状。挑毕,伤口涂上碘酊,外贴无菌小纱垫固定。
8.挑治顺序由下往上,先取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然后分别再取督脉、华佗夹脊穴。如腰背疼痛较甚,可按其疼痛程度从重到轻顺序挑治其相应的穴位。
(五)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天针挑1次,每次取4个穴位(左右对称),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继续第2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六)注意事项
1.局麻时如用普鲁卡因,先要皮试,阴性者才能应用。
2.严格消毒,治疗前后针挑口要按常规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治疗后第1天针挑处不要接触水,以后持续2天都要用碘酒涂伤口,以预防伤口感染。
二、壮医针挑疗法
壮医针挑疗法,是根据病人病症选择体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用一种特制或大号缝衣针,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出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简便疗法。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的病症达80多种,尤其对痧症有良效,如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均可首选针挑方法进行治疗。
壮医针挑操作方法较多,就基本手法来说有浅挑、深挑、疾挑、慢挑、重挑、跃挑、摇挑等。就针挑方式来说,有点挑、引挑、丛挑、环挑、散挑、排挑等。不管采用何种挑法,均以疾进疾出(慢挑除外)挑断表皮或皮下组织,针孔能挤出少许血液为要。
具体操作步骤是:选好挑点,常规消毒挑点及针具,左手拇指绷紧挑点皮肤,右手拇、食,中三指合拢握紧针具,对准挑点入针破皮,挑出皮内白色纤维,挑完后挤出少许血液,再涂以少许生姜或其他消毒液即可。
三、壮医针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记载,根据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肌肤麻木及疼痛表现,和中医的血痹相似,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虚运血无力,津血同源,阴虚则血流滞涩,终至脉络痹阻,疼痛麻木,经络不通则痛,是其发病的基础。现代医学认为其与循环障碍、代谢紊乱、神经成长因子减少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根据壮医基础理论,人体内存在着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道路,即龙路和火路。人体嘘、勒,精、滓等营养物质在气道、谷道内化生,通过龙路、火路的输布滋养脏腑骨肉。同时,龙路、火路也是邪毒内侵的主要路径。壮医针挑疗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挑法属于泻法或攻法。它通过针挑龙路、火路的体表网络,疏经隧之滞,鼓舞正气,逐毒外出,其机理为:
①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②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③祛痰锯痉,软坚散结; ④调和阴阳,健脾开胃。
针挑法治疗虚证主要是采用选择不同的俞穴,通过挑刺的补益正气,疏通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结合艾灸可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促使阴阳平衡,复原健康。有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从而达到防疾治病的成效,非药物疗法中的壮医针挑疗法是集针挑、割治、按摩为一体的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传统医疗技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它主要起到疏经通络,祛瘀排毒的作用。
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所选的穴位是与脾胃相关的俞穴,除一部分是循经取穴外,另一部分是反应点或皮下异点,如红点、按压痛点配合指针按摩,亦起到松解筋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堵正折邪的作用;生姜具有辛散温通祛湿止痛的作用。
治疗方法
(1)针挑疗法
壮医针挑疗法常用的挑点绝大部分为龙路、火路网络在体表的反应穴(网络、又称压痛点或敏感点)或龙路、火路的皮下反应点,每次选2~3个穴位,严格消毒皮肤,选用5号缝衣针(长约5cm),用右手中指用力划患部皮肤,然后在隆起线的两端或中间取穴,上肢麻痛主取颈椎3~4~5椎间穴位,然后取肩胛上神经的起点穴。下肢麻痛取腰椎4~5肋间穴位,有知觉者在腰骶部寻找挑点。挑点特征:外形似丘疹,高出皮肤或不突起,如帽针头大小。
在选好的挑刺穴位,持针尖刺入皮肤0.1~0.2cm,绞断表皮少许纤维,不出血或微出血。出针后用大拇指每穴按摩约10s,然后用生姜片擦穴位。
每3天挑刺1次,10次为1疗程。
(2)温和灸;上述穴位每次取2次,每3天1次,配合针挑,灸20min,10次为1疗程。
疗效:总有效率为90%
四、土家族的挑背筋法
挑背筋法是用针在人体背部某一部位挑断小白筋(白色纤维状物,健康人没有)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多用于肚子痛、痔疮、脱肛、肛裂、翳子等疾病。令患者显露背部,医生用一根锥针在火上烧一下,在背部仔细寻找一根细小、长约几分、淡白色的筋,找到后用针尖从筋的中部将其挑断即可。(这是望文生义的外行话,不知纤维状物在皮肤下,须用针挑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lsd/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