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任何药物长期使用,都可能引起副作用。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有两种:

一种是干扰素,为针剂;

另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为口服药物。

干扰素有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口服的药物一般有五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这些药物,若长期使用都要小心避免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反应有:流感样症候群、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如果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应停止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明确指出:服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酯的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肌酐、血磷。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特别是范可尼综合征的发生。

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若出现双下肢骨痛,双脚无法抬高,走路不稳,血磷含量低,血尿酸下降,血钙下降,尿糖,骨密度检测显示骨质疏松等症状,临床上称之为“范可尼综合征”。

所以,凡是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酯的患者,必须根据指南的要求,定期到专科检查,应每3~6个月监测肌酐、血磷等关键指标,避免骨痛等副作用的发生。否则病情发展,还会引起骨折。

长期使用拉米夫定可导致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和急性肾衰竭的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肌痛,肌无力等。

而恩替卡韦的主要副作用表现为轻中度的头痛、疲劳、眩晕、恶心。这些副反应在临床中均应该引起重视。来源:网络综合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lsd/111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