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检测一名生态纺织品项目的检验员有


有毒

在生态纺织品各项目检测过程中经常用到很多有机试剂和致癌致敏标准物质。虽然在制定检测标准过程中已充分考虑到所用试剂对人体的危害,但还是不可避免会用到一些有毒试剂。配制标准溶液就更是直接与致癌致敏物质打交道,特别是邻苯基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检测项目,其所用试剂甲醇、三氯甲烷、二甲苯等毒性极强,且用量较大,使用频繁。

本文主要针对其中几种常用试剂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初步总结,希望检测人员和相关管理者加以注意,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主要讨论其对人体危害,并未涉及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哪些试剂有毒?

(1)甲醇。邻苯基苯酚检测项目中将甲醇作为有机提取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相关检测中,常用其作为流动相;此外,清洗质谱离子源时也会经常用到。该物质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误饮5~10毫升即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

(2)三氯甲烷。邻苯二甲酸酯检测项目中用三氯甲烷作为有机提取液使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少数有嗜氯仿癖;有致癌可能性。

(3)二氯甲烷。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检测项目中用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提取液使用。高浓度蒸汽有麻醉性和刺激性。吸入后会对检验人员鼻子及喉咙产生轻微刺激,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非常高浓度暴露可能导致丧失意识及死亡。虽然研究指出长期接触的人员并无癌症增多的迹象,但IARC将其列为疑似致癌物。

(4)二甲苯。在可分解芳香胺项目(二甲苯萃取)检测过程中二甲苯常用于剥离聚酯纤维上的染料。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皮炎。二甲苯毒性中等,但有一定致癌性。

(5)甲苯。在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中用甲苯作为有机提取液使用。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高浓度气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性,长期高浓度吸入其蒸汽能够造成严重的贫血,产生血液病。

(6)乙酸酐。在五氯苯酚检测中用乙酸酐作为一种中间反应物使用。该物质对皮肤有腐蚀性,低毒,有催泪性。

由于许多试剂易挥发,尽管密闭保存,实验室中依然会长期低剂量地存在着化学性危害,它们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渗入对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影响,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混合性接触,更会使毒性相加现象增多,长期作用于人体产生慢性的远期效应,这种效应并不易被人注意,而且难以鉴别。当然这种危害与试验场所环境条件、仪器的使用情况和人员操作都有关系。

标准物质的潜在健康威胁

生态项目中所用标准物质种类繁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些物质都是已通过证实的对人体有极大伤害的物质,或致癌,或致敏,或可直接致命。在标准工作液配制过程中,若不加倍注意,防护措施不当,极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在对废液处理方面,不仅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甚至还会直接危及人员生命。

虽然气-质、液-质等检测设备在每一次检验时只排出极少量废气,但是考虑到仪器的维护保养,要求放置在清洁安静环境下,使其所处空间相对封闭,从而导致废气在局部富集,如果不加强通风换气,处在其中的检验人员的身体状况就岌岌可危了。

防范措施

由于生态纺织品检验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相关机构应:

加强专业技术安全操作和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建立规范、有效防护各类危害因素的操作程序;

根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应标准,改善实验室工作布局和试验条件,使实验室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排风装置,设置规范的通风橱或毒气柜,有机废液集中处理,废气及时排放,避免在狭小空间造成废气富集;

配备消毒剂、外伤药、烫伤药、化学灼伤药、治疗用品,确保检验人员受伤后得到及时便捷的处理。

检验人员自身也应当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日常检验工作,不要让“天津港爆炸”和“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惨剧再次发生。管理者更要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尽可能完善设备和防护措施,为检验人员营造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

作者:郭全、薛璐、布岩;单位: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年9期)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94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