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被诊断为类风湿;眼睛干燥,被诊断为眼炎;牙齿脱落,被诊断为牙龈炎;肝功能异常,被诊断为慢性肝病……5年来,章女士辗转了6个科室,费尽周折,最后才被明确诊断是“干燥综合征”。
专家指出,其实该病患者群中七成人首诊都走错了“门”,原因是患者及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不足。
口眼干燥、牙齿脱落,是啥原因?
章女士,今年40多岁。
5年前,出现周身关节疼痛。当时口眼干燥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曾先后多次按照类风湿治疗,疼痛好转后就停止服用药物。
3年前,章女士开始出现口眼干燥症状,牙齿脱落严重(医学称为是猖獗龋齿,即大面积烂牙),双眼畏光红肿疼痛,先后到眼科和口腔科就诊。并按照眼炎、牙龈炎等治疗,但是病情无好转。
症状逐渐加重,发展到无唾液、欲哭无泪,吃干性食物时上腭、舌、颊及口唇疼痛、烧灼感、咽下困难。医院进行中药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2年前,章女士感到乏力明显,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到血液科就诊,对症治疗后效果也不明显。
1年前,单位健康体检时发现有肝功能异常,被当做慢性肝病治疗。
几个月前,章女士因劳累后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咳嗽、胸闷气急、关节疼痛等症状,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应振华主任医师介绍,当时检查体温38.8℃,口眼干燥、双侧腮腺肿大、咽喉红肿、牙齿焦枯脱落,CT提示有间质性肺炎。
经进一步住院检查,明确诊断为“干燥综合征”。
不识病,仅约三成患者走对“门”
“其实,临床上像章女士这样有艰辛就医经历的患者并非少数。”应振华介绍,经对近千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统计,初诊就选择风湿免疫科的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70%的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初诊时会选择口腔科、眼科、骨科、神经内科、肝病科、呼吸内科或肾病科等,仅仅不到30%的患者初诊时会选择风湿免疫科就诊。很多患者,甚至是医护人员,都把“干燥综合征”归于疑难病。
干燥综合征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干燥为常见表现,并可累及肾、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表现有肌肉无力、全身酸痛、干咳、胸闷、癫痫、软瘫、原因不明的肝炎、肝硬化、慢性腹泻等。
干燥综合征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常合并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该病好发于30—40岁或绝经后的女性,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0.77%。
干燥综合征为何容易走错门?应振华认为,有以下的原因:以往认为该病不常见,医学教科书没有详细介绍,不少的内科医师对疾病认识不足;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开始时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一些医生询问病史不细,常忽略询问眼干、口干症状;临床医生满足于一种诊断,疗效不满意时,没有进一步检查;患者科普知识不足,选择就医的专科,仅凭自己的感觉进行等。
如何联系我们:
贵阳医院风湿免疫科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飞山街32号
-
如何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订阅:点右上角---查看公共号
搜索
添加订阅号:贵州省风湿病公众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白癜风早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