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千万别惹游泳病6岁女孩全身脱皮


小暑节气刚过,这两天多地迎来高温天气。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比在清凉的游泳池里畅游更为美好的运动项目了吧~可是你知道吗?游泳也有禁忌,千万小心这些“游泳病”!

前不久,广西一名6岁女孩跟家人游泳之后,第二天孩子皮肤就出问题了,身上一层层的掉皮……蜀妹儿带你看一下事件经过——

今年6月,6岁的女孩小雅和家人去小区里的游泳池游泳。游泳后,当时并没有什么不适。可第二天下午,小雅的妈妈突然发现小雅嘴角边有几个红点。用手一摸,大家吓了一大跳,小雅嘴边的皮肤掉落一大片。

小雅的妈妈医院,医生确诊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4s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

这种病由于不常见,很多家长误以为是“烫伤”,往往会被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肺炎、肾炎、败血症等,婴幼儿病死率为3%-4%。医生表示,小雅的病可能是因游泳池的水不干净诱发。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又震惊又担忧,那么今天,蜀妹儿就带大家了解一些关于游泳的知识~

1关于游泳环境

游泳池到底有多脏?

据中国青年报去年7月的一份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入池前不冲淋(59.3%)、在泳池小解(57.1%)、游泳不戴泳帽(55.6%)、入池前不浸脚(55.4%)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4种不文明行为。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游泳时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向泳池吐痰(46.9%)、在泳池里搓澡(39.9%)、携带易传染的疾病入池(27.8%)。

如何才能安心地在游泳池游泳呢?在下水之前,你有必要了解如下知识,学会“望闻问切辨水质”——

1一望

进入泳池前首先要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水质较好的游泳池中,如果铺有白色瓷砖,则是深蓝色的效果;而池水一定要满足清澈见底的条件,要看水面有无颗粒漂浮,池底有无沉淀,池水的泡沫能否在15秒内消散。

2二闻:

贴近水面时可以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说明余氯的含量基本合格。如果感到味道刺鼻难以适应,则说明余氯的含量已经超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三问:

询问工作人员游泳池池水的更换时间频率及检测结果,以及日常维护措施。有媒体报道显示,若泳池每天彻底换水一次,每个月的成本高达数十万元,高昂的成本让大多数泳池只能采取循环过滤和消毒剂杀菌的方式,彻底换水的频率从一周一换到一年一换不等。

4四切

用手感觉池水是否有皮肤不适感,经常游泳的人都能感受到水的“软”和“硬”,感觉“软”表明水质优良,感觉“硬”、涩,甚至有瘙痒、疼痛的感觉,水质可能较差。

2关于”游泳病“

专家提醒,但是夏日泳池人多,需提防各种“游泳病”。

1

结膜炎(红眼病)

夏季是红眼病的高发时期。红眼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感染上此病的人,几乎都会有眼睛红、肿及分泌物多的情况,眼部有明显的刺激症状。红眼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

如果一个人有了红眼病,其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那么患者所用过的毛巾、脸盆、手帕、门把手、电话机等物品都会沾有这些病菌,其他人接触到这些物品,又用手去拭汗揉眼,很容易就会被传染。如果游泳池、水上游乐场等场所的水源被红眼病人的眼分泌物污染后,也容易令其他游泳者感染而发生集体暴发流行。

防治方法:游泳时最好戴防水眼镜;若游泳后感觉眼部不适,可用消炎眼液或0.25%氯霉素眼液进行预防;注意勿用手揉眼或用不洁毛巾擦眼;当红眼病流行时,最好不要去游泳,以防传染

2

耳闷耳痛、中耳炎

一般情况下,外耳道是干燥的,游泳时就沾水了。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俗称耳屎),耵聍遇水膨胀,而外耳道深部无扩张的余地,膨胀的耵聍就会挤压外耳道,导致耳鸣、疼痛等不适。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的症状。

为把耳朵里的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火柴棒、小钥匙、小手指等掏耳朵,这样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从而导致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另外,孩子呛水后,因他们的鼻咽管比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中耳,把细菌带入而引发中耳炎。

防治方法:为防止池水进耳,最好是戴耳塞;如果耳朵进水,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1)单足跳跃法:将头分别侧向两边,单足跳跃,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2)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把水吸出。(3)如果耳朵里进水后出现疼痛、耳鸣等症状,医院检查,由医生用专用工具取出。耳朵有炎症的人最好不要去游泳,容易因为呛水和进水加重病情。

3

鼻窦炎

很多小朋友喜欢玩“跳水”,从跳台上往水里蹦,在入水的那一刹那间,很容易发生呛水。而若被呛入鼻窦的水水质糟糕,很容易引起急性鼻窦炎。专家称,在临床上,因为跳水呛水入鼻窦而引起鼻窦炎的情况十分常见。呛水入鼻内,可出现鼻塞、鼻痛、鼻流粘涕或头疼等症状。

医院耳鼻咽喉科史剑波教授说,目前不少游泳池的水质不佳,添加的漂白粉过多,以至于水池有一股刺鼻气味,这是一种强过敏原,很容易引起鼻过敏。

防治方法:为避免呛水入鼻,小朋友最好不要玩跳水;池水呛入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自口中吐出;如果泳池人太多,觉得池水不够干净,或者感觉有强烈的漂白粉味道,最好不要下水。

4

皮肤病

如果游泳池按照要求消毒,自己本身也没有皮肤破损的话,绝大多数的皮肤病是不会通过游泳传染的。但夏天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氯浓度过高,而你又刚好对消毒剂过敏,就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等症状。如果游泳池水消毒不到位,太脏,有的人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

另外,在阳光强烈时游泳,长时间的暴晒会引起急性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是一种由光线引起的、发生于暴露部位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一般在曝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并伴有痒、痛症状,严重的还会有水泡。

防治方法: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因为游泳池中的水都会使用消毒剂,一些敏感体质的人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如身上有皮肤破损不要去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得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加重,细菌容易入侵,诱发一些皮肤疾病。同时,本身有皮肤病如足癣、皮疹、湿疹等,去游泳会加重病情,不要去游泳;每次游泳后,要用清水洗头、洗脸,浴巾、毛巾及拖鞋专人专用;为防止晒伤,建议不要在大太阳的上午11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去游泳,最好是选择清晨和傍晚;在阳光下游泳,游泳前最好擦上专用防晒霜。

5

肠胃病

游泳水质不佳还增加了泳客患上胃肠道疾病的风险。民众游泳的时候难免会吞进少许池水,初学者和儿童吞进的池水会更多。当池水中致病菌数目较多时,吞入池水就有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如果池水“大肠杆菌”超标,泳后腹泻的几率就更高。

防治方法:游泳后不要立刻进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诱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游泳时戴好鼻夹和耳塞,注意及时换气,避免呛水,游泳后及时清理口鼻。

3关于游泳安全

夏季炎热高温,不少孩子会选择清凉的游泳方式消暑,随着暑期的到来,孩子们的安全再次成为社会焦点。除了游泳池,江河、山塘、水库等野外自然水域也是孩子们嬉戏游乐的最佳场所。消防部门提醒,这些天然“游泳池”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区,中小学生在体力、安全意识、急救常识等方面都不及成年人,更易发生溺水事故。

就在近期,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在天然水域发生学生溺亡事件。6月27日下午,河南嵩县德亭镇初级中学学生高某课后和同学外出,后被发现在20公里外的德亭乡福泉寺水库溺水身亡。而在邯郸,6月27日至29日期间,接连发生5名学生先后溺亡的事故。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溺水已成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消防专家表示,在江河、山塘、水库等野外自然水域游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这些区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在不了解水域状况和水温的情况下盲目下水,容易抽筋,在炎热的夏季更易中暑,导致反应能力变差,极易发生溺亡事故。

消防部门提醒,青少年要远离身边不明“吃人”水域,同时在夏季游泳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4、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医院救治。

蜀妹儿再次提醒大家,

游泳消暑虽好,

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治疗白癜风最好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13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