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来源:网络
基底鳞状细胞癌是指基底细胞癌中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成分,占基底细胞癌的10%~20%,生长较快。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一、症状体征
本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很少发生在30岁以下者。男女发病数基本相等。多见于室外工作长期日光曝晒者,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主要在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多见,而非暴露部位少见。其损害多为浅表性皮疹。早期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表皮较薄,常可见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仔细观察尚可见雀斑状小黑点,也可表现为淡红色珍珠样苔藓丘疹或斑块。表面稍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浅表的糜烂、结痂或浅表溃疡。
发育成熟的损害通常可分为下列几型:
1、结节溃疡型
此型较常见,损害一般为单个,黄豆大小,浅褐色或淡灰白色半透明状,质硬,表面常有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轻微外伤后易出血。结节通常缓慢增大,中央凹陷,常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疡基底部呈颗粒状或肉芽状,易出血并覆以浆液性分泌物或棕色结痂,故典型的皮损为缓慢扩大的溃疡周边绕以珍珠样隆起边缘,呈蜡样或珍珠样外观的小结节,参差不齐并向内卷起,此即所谓侵蚀性溃疡。溃疡时愈时破,并向周围或深部侵袭,边缘可继续扩大。严重者破坏局部软组织和骨骼,造成毁形。
2、色素型
与结节溃疡型不同点在于皮损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自灰褐色至深黑色,但不均匀,边缘部分较深,中央部分呈点状或网状分布,有时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3、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
本型罕见,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头面部,尤其是颊部、鼻部、前额、眼睑、颧部等,在颈部或胸部也可发生。常发生于外观正常皮肤或不适当治疗的基础上,表现为一种单发的、大小不一、数厘米至整个面额、呈扁平或稍隆起的局限性硬化斑块,边缘不清或清楚,呈不规则形或匐形状浸润,灰白色至淡黄色,生长缓慢。表面平滑且长期保持完整,似局限性硬皮病,少有破溃,最后才发生溃疡。
4、浅表型
较少见,多见于青年男性,好发于躯干等非暴露部位,特别是背部,也见于面部和四肢,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甚至达百个以上的红斑或脱屑性斑片,边界清楚,稍有浸润。生长缓慢,其大小由于向周围扩大而慢慢加大,斑片周围至少有一部分绕以细小珍珠样边缘或连续成线条样,呈线形、匐行性蜡样堤状边缘。斑片表面通常可见小的浅表糜烂、溃疡和结痂。愈后留瘢痕。
5、其它基底细胞瘤中还可见某些罕见型
瘢痕性基底细胞瘤,常发生于面部,为浅表性结节状斑块,生长缓慢,中央或周围部分产生萎缩性瘢痕。另外还有纤维上皮瘤、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等罕见型。
二、病理生理
在病理变化上,Darier等首先假定基底细胞瘤具有鳞状细胞癌的形态特征,已识别其称之为中间型上皮瘤的两种类型的基底鳞状细胞癌:
一为混合型,即具有灶状鳞状细胞化生和角化的角珠;
一为中间型,即在交织成网状的狭窄条束中有两种细胞,外层深染的基底细胞和较基底细胞大而淡且界限明显的内层细胞。
后者具有处于基底细胞和鳞状细胞之间的特点,少数人虽然同意基底鳞状细胞癌或中间型癌的存在,但多数人认为基底细胞瘤和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发生完全不同,因而不可能有两者之间的过渡型。
加入QQ群,与更多病理朋友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1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