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当时医学界尚未能对甲肝、乙肝进行严格区分,乙肝被误认为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当时的一些法律法规均对乙肝做了限制性规定,如年制定《食品卫生法》餐饮从业者“健康证”对乙肝携带者的限制性规定,成为后来社会性的歧视的源头。(年浙江大学生学生乙肝携带者雷闯成功申请了第一章餐饮业《健康证》。年日本留学归国的女硕士锄草,勇敢向错误观念挑战,发起“邀请吃饭”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宣传正确防治乙肝的知识。)
上海因食用毛蚶爆发甲肝流行,更加深了社会对“共餐传染乙肝”的错误认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乙肝从本质上来说是血液传染病,任何传染途径都可以归结到血液传染,而WHO也曾明确的指出,乙肝不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不会通过工作接触传播,社会上对乙肝携带者的恐惧和歧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传染病的传染有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下就乙肝为例分别讨论↓
传染源:乙肝是由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接触传染的,乙肝感染者无论是否发病,只要血液中存在病毒,他们就可能成为传染源,无论“大三阳”“小三阳”无论HBVDNA“阴性或阳性”作为可能的传染源是一样的。传染性与血液中病毒的含量成正比,与肝功能是否正常无关。现实中很多乙肝感染者,因为自己是“传染源”而恐慌内疚,整日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传染给身边的人,不少宣传资料也拿“传染性”大作文章,制造恐怖气氛。实际上,“传染性”不等于必然传染,没有以下“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两个环节参与,无论传染性大小都是不可能造成传染的。
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只有血液、性和母婴三个途径。具体如下:
?医疗器械、血液制品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不安全注射引起的。年,中国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而感染乙肝的数字高达万。?不安全性行为: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实际上,乙肝在性乱人群中感染率较高(39%),正常的夫妻性生活感染率很低(10%-30%)。在我国,夫妻一方有慢性乙肝的,另一方(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即便感染,通常呈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这充分说明,成年人对乙肝有很好的免疫,即使感染,95%以上的人会主动清除病毒而产生抗体。同时,如果一方有抗体,就不会在感染HBV。但为提倡安全的性行为,对于易感人群,推荐使用避孕套?母婴传播。在我国70%乙肝是垂直传播,而欧美则主要是后天感染(如注射吸毒同性恋等)。科学研究还表明,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越容易慢性化。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但是,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6%左右的人会慢性化,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主动清除病毒。所以乙肝的基础免疫以及阻断母婴的传播,是我国防止乙肝传播的重点
此外,很多资料提到的“亲密接触”是针对工作和生活上的“一般接触”而言,严格的说仅限于“性接触”。接吻能否传播乙肝病毒?很多情侣为此纠结,实际上所谓“唾液传染乙肝”又是一个认识误区,科学研究证明,唾液感染HBV比血液感染低-0倍。过分强调接吻可以传播乙肝病毒是缺少科学依据的,而无限夸大“接吻传染乙肝”实际上也是虚假广告常用的伎俩。
易感人群:指出生于高发区的新生儿、男性同性恋者、吸毒静脉注射者、血液透析病人、HIV感染者、孕妇、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同居或有性接触者,如果乙肝标志物为阴性,则应注射疫苗进行预防,特殊紧急情况下的预防,可以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然后再注射乙肝疫苗。根据免疫系统的状况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感染HBV后转成慢性的机率为90%,5岁以下儿童为25%~30%,成人中仅为10%以下。另外,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急性感染后很易转变为慢性HBV感染。以上的传播途径可以清楚的知道,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和用工体检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因为这些携带者并不会因为工作而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而且,作为成年人,95%以上对乙肝有很好的免疫,即使感染到乙肝病毒,也不会慢性化,通常会无感觉自愈,不会造成任何后果,而且目前有乙肝疫苗可以预防,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很安全。
可喜的是,经过乙肝携带者群体多年的努力,乙肝问题得到国家重视,近年来许多涉及歧视的法律法规已逐步被清理。
年,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增加了“保护疾病人群的个人隐私”;“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传染病病人”
年,修改《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携带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则视为合格”
年,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特别说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在高招录取体检中取消乙肝项目检测。
查乙型肝炎两对半,仅表面抗体阳性,有几种可能性?
表面抗体即抗-HBs,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当发现仅抗-HBs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抗-HBs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次发现仅表面抗体阳性,而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最后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产生保护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定性和定量检查的区别
?结果表示不同:定性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或阴性,定量检查结果显示为具体的数字。
?检测方法不同:定性检查采用微板杂交、斑点杂交法,对是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较低;定量检查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扩增法,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
?精确度不同:定性检查准确度高但精确度差,定量检查精度高(但由于技术限制,目前最高可精确到E02,因此定量结果小于倍的变化均无意义)但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适用对象不同:定性检查价格便宜,检测方便,适于常规体检。定量检查价格昂贵检测要求高结果波动大(倍),适于抗病毒治疗者动态检测疗效用。
关于“两对半”的常见误区:
?仅凭“两对半”的结果能说明病情轻重吗?
两对半的结果仅仅说明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不能说明肝脏的损害程度,所以不能仅仅根据两对半来判断病情的严重与否。
?仅凭“两对半”的结果,能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吗?
乙肝治疗用药的依据是肝脏的实际损害的程度。“两对半”的结果仅表示病毒与人体免疫的状态,不能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因此不能仅凭“大三阳”或“小三阳”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仅凭“两对半”的结果,能说明传染性大小或病毒复制程度高低吗?
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程度高低的指标是HBVDNA,在HBVDNA检测技术问世之前,医生只能通过“两对半”的结果间接推测病毒复制的概况,如“大三阳”大多病毒复制量高,“小三阳”大多病毒复制量低,但由于其太过粗略,在HBVDNA检测技术问世之后已趋于淘汰,目前只是习惯上仍有医生这样使用。传染性与传染源(病毒)、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密切相关,单独以病毒多少讨论传染性大小是片面的容易造成误解。
?“两对半”定量结果中,某个指标的具体数值如“表面抗原”,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偶尔一次的“两对半”定量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连续几个月的检测结果,相前后比较才能说明某项指标的数字有所增减,且对于指导抗病毒治疗有意义。不要把表面抗原数据理想化或者线性化,要从大的格局大趋势看数据变化,对于幅度波动不必斤斤计较。
查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以前从未打过乙型肝炎疫苗,是否还需要再打疫苗?
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根本措施,这些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其次包括与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或医务工作者以及血液透析病人等。接种之前均应筛查HBsAg、抗-HBs和抗-HBs,三项均阴性者才为易感者。而以前从未打过乙肝疫苗,查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已呈阳性,说明既往已有过乙肝病毒感染,而且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这种人不必再打乙肝疫苗。但如果接种,也无不良反应,能使原来的抗-HBs水平增高。对于自然感染产生了抗体的患者,应间断追查。因经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者,其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但在10年之内,一般仍可达到保护机体不受感染的水平。如抗-HBs由阳性转阴性,则需再予加强注射。
如果仅乙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是否还需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核心抗体阳性的意义已如前述,但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只说明感染过HBV。从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的角度看,是为了预防HBV感染,而抗-HBc阳性者感染了HBV,不是易感人群,不属于接种对象。但他们血清中未出现抗-HBs,或曾经出现过抗体,因时间过久或抗体水平已下降测不出,或者是因感染量极小,抗体短暂一过性。从这角度出发,应给单纯抗-HBc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可同样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或可能使原已接近消失的抗体再度受刺激而出现。故单纯抗-HBc阳性者是肝炎疫苗注射的对象
预防乙型肝炎有哪些非特异性措施?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传播,应针对这些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
预防血液传播:经血传播是乙型肝炎重要传播途径,也是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方式,其预防除对患者在手术或输血前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加强献血员筛查和血制品管理。
②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和其他介入性诊疗器械。
③严格掌握用血适应症,尽可能减少输血。提倡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贮血。④静脉注射毒品者不要共用注射器,。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防止皮肤粘膜破损后,经血传播。
预防母婴传播:主要靠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特异性免疫预防,同时需采取的非特异性措施有以下几种:①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的婴儿必需免疫后进行母乳喂养。②注意经期卫生,不要咀嚼食物给孩子吃,防止因口腔粘膜破损而造成传播。③预防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是性传播疾病之一,乙肝患者或HBsAg携带者的配偶应接种乙肝疫苗。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sjk/1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