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多小伙伴都深有体会,在户外溜达一会儿,耳朵或手等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就像要冻掉了一样,等进入室内后又疼又痒的,其实,你可能已经被冻伤了。
专家提醒
极寒天气外出时应注意保暖,轻度冻伤可进行简单的自救,若冻伤严重应尽快就医。
冻伤后
给如何正确应对?
1、冻伤患者首先应迅速离开低温现场和冰冻物体,并移至室内。
2、如果衣服与人体冻在一起,应用温水融化后再轻轻脱去衣服。
3、保持冻伤部位清洁,外涂冻伤膏,切记冻伤部位不能用热水泡或用火烤。
4、最好为患者加盖衣物、毛毯进行保温。
对于冻伤患处,可用温水(38℃-42℃)浸泡,注意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再用毛巾或柔软干布进行局部按摩,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
冻
患处若医院就诊,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伤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特别提示
糖尿病病人及腿部血运循环差的病人,皮肤对外界冷暖感觉敏感度降低,寒冷天气里更易冻伤,外出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提示:寒冬耳冻疮易复发
耳朵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部位,它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要少,天冷时,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流到耳朵的血液就更少了。另一方面,整个耳廓除了下方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自身保温能力较差。
正因为耳朵有如此“特征”,所以它就很容易受冻。尤其一些成年男人,冬季在室外也不注意耳朵的保暖,容易发生耳冻疮。
耳冻疮常被人忽略
因为耳部受寒冷刺激后,知觉往往突然失去。其病理变化过程是:先局部充血,血液在小血管中停滞,继而血清渗出形成水泡,以后局部呈青紫色并逐渐加深直至坏死。当然,多数耳冻疮患者并没达到“局部坏死”的程度,但整个冬季耳朵都将维持着一种病态,不能痊愈,影响美观。
耳冻疮是可以预防的
耳冻疮的发生虽然具有季节性,一般症状会在春天来临时自然消失。但和其他部位的冻疮一样,耳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常常“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
如何预防
有困扰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在冷空气来临前,多多用手指摩擦耳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冬季室外作业人员宜用风帽或耳罩保护耳朵。
耳朵受冻后,不宜立刻进入温度较高的环境或用热水热物敷贴,以免症状加重。
倘耳朵表皮破裂,可外敷磺胺软膏或红霉素、金霉素软膏,以防感染和伤口扩大。耳朵因受冻而出现水泡时,千万不能用手将水泡挤破或用没消毒的针将水泡挑破,以防表皮破裂和感染化脓。
来源:中国网、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fbf/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