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当妈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生病
杭州一个妈妈回想起儿子那段住院经历后
到现在都后怕不止.....
网友休闲鞋爆料
宝宝年龄:10周岁
患病种类:毫无征兆性的突然发烧、疑似猩红热、确诊川崎病
医院:滨江儿保
治疗费用:少儿医保,总的费用多,自付元左右。治疗过程
无意中看到有些宝妈写的宝宝生病日记,让我想起去年10月份儿子住院的情形,觉得有必要写出来分享给大家,给广大家长朋友提个醒,小孩子持续高烧不退千万马虎不得。
9.20放学回家,婆婆说儿子精神不是很好,感觉有点发热。给他量了体温38度多,想着体温不是很高,就先在家里护理。晚上给他擦身的时候,发现背部、大腿两侧有零星的红疹。
9.21医院,医生看过之后诊断为猩红热,主要表现有发热、杨梅舌、全身皮疹。需隔离7天治疗。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最佳首选,但青霉素皮试过敏(医生说也有可能是皮疹的缘故),为了安全起见,先开了2天头孢。
9.22体温退下,精神也比较好。刚好遇到中秋节,于是带他回了趟老家。
9.23继续挂了一天头孢。半夜突然又高烧,去了滨江儿保挂了急疹,还是配了头孢。
9.24-9.25医院门诊,还是同一个医生看的,建议还是要挂青霉素。这次皮试过了,挂了2天的青霉素。但是高烧还是反反复复,没有彻底退下来。
9.26颈部淋巴结开始肿大,眼睛充满红血丝(当时无知的我还以为是这几天没休息好的缘故,后来才知道这是川崎病典型的一个症状),医院的医生开始怀疑可能是异淋或小儿川崎,但因为儿子已经10周岁多了,而川崎病一般常见于5周岁内的小孩,所以医生先排除了川崎病,让我们去滨江儿保确诊是否是异淋。于是马上开车去了滨江儿保,做了异淋检查是好的。
9.26-9.27滨江儿保门诊,医生还是开的头孢,血液检查白细胞、超敏C蛋白指标严重超高,但医生没有建议我们住院,我也担心住院环境不好,容易交叉感染,所以盐水挂完就回家了。
9.28上午滨江儿保挂了发热门疹,这次是一个男的医生,比较细心。仔细看了儿子身上的皮疹,说不太像是猩红热的皮疹,而且发热这么多天了,建议我们马上住院治疗。
9.28下午顺利办了住院手续,然后一系列的检查。抽血的过程真的是太痛苦了,生病以来没怎么吃东西,一次性抽了12罐血,分两只手抽的,看得我眼泪哗啦啦。后来就确诊了是川崎病,当晚就挂了4瓶丙球蛋白。
9.29-10.1体温开始下降,精神好了很多,胃口慢慢好起来了。继续挂丙球蛋白。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
10.2-10.8常规治疗、检查,慢慢康复中。
10.9办理出院,配阿司匹林(前后需服用7-8周时间)。
心得体会
1、川崎病一般常见于5周岁内的小孩,但也有例外,如果小孩持续反复发热超过5天的,建议还是要住院治疗。
2、丙球蛋白在发病10天内注射效果最佳,超过10天的话容易引发后遗症(家长可自行百度)。
3、住院期间有个护士告诉我,不久前有个小孩就是因为这个病没有及时治疗走了。吓得我跟老公当晚都没睡着。小孩子生病真的马虎不得。
4、遵医嘱,定期复查。
对于这个病
不少家长也有话说
川崎病到底是什么?
川崎病,就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
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
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冬季,因其首发症状是发热,伴有皮肤红疹,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
川崎病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心脏和冠状动脉受累多发生在起病的1—6周,如不经规范治疗,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甚至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或猝死。也是成年后,导致冠心病等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疾病。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
1:持续发热5天以上;
2:多形性皮疹;
3:四肢末端的变化,手掌及足底发红,双手足硬肿;
4:双眼球结膜充血;
5: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及咽部黏膜明显充血;
6:颈部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病因不明,发病早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无法预防,若出现任何疑似症状,医院,防范于未然至关重要。
一旦确诊,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尽快住院治疗,大部分川崎病预后良好,但一部分川崎病患儿有复发的可能,应在病情稳定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
孩子生病切不可轻易忽视哦
孩爸孩妈们应积极应对,
谨慎看病才是!
来源:19楼
标星置顶萧山教育
一秒找到萧教君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fbf/1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