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类冲刺必备重点知识汇总微生物精


微生物

1.非细胞型:nm,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朊粒。

原核细胞型:μm,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mm,真菌。

2.细菌基本结构:

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膜:不含胆固醇,形成中介体(与呼吸有关)。

细胞质:含核糖体、质粒(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与致病性和耐药性有关)、胞质颗粒(异染颗粒,用于鉴定白喉棒状杆菌)。

核质:拟核。

特殊结构:

荚膜:抗吞噬(与侵袭力有关),黏附,抗损伤。

鞭毛:运动器官,有抗原性,与致病性有关。

菌毛:与致病性有关。性菌毛:F+/F-,噬菌体进入细菌内部。

芽孢:休眠形式,抗逆性强,与抵抗力有关,灭菌效果的指标。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β-1,4糖苷键,溶菌酶水解)、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磷壁酸+,外膜、脂多糖-.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磷壁酸-,外膜、脂多糖+.

4.细菌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时间称代时,迟缓期、对数期(用于研究)、稳定期(代谢产物产生)、衰亡期。

5.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兼性需氧菌:大多数。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

6.细菌素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时细菌分型的依据。

7.灭菌:所有微生物。

消毒:病原非生物,对芽孢无效。

8.高温(热力灭菌法)最常用。以湿热灭菌法最常用,效果好。

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酒类。

高压蒸汽灭菌法:1个大气压、.3℃,15~20min,效果最好,包括芽孢,但不能杀朊粒。

紫外线:形成二聚体。

9.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正常的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引起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滥用抗生素。

10.毒力:侵袭力(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细菌生物被膜)+毒素(内、外)。

外毒素:G+,活菌分泌,蛋白质,不稳定,毒性、抗原性强,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G-,细胞壁组分,细菌崩解后释出,脂多糖,毒性、抗原性弱,无选择性,耐热,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11.胞外菌感染:体液免疫为主。

胞内菌感染:细胞免疫为主。

12.菌血症: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

败血症:在血流中大量繁殖。

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在血流中大量繁殖。

13.人工主动免疫:调动自己,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外来帮助,免疫血清、球蛋白。

14.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鉴定致病性、肠毒素→食物中毒、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导致化脓性、毒素性疾病。

15.链球菌属:有透明质酸荚膜,A群致病最多。甲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牙周脓肿;乙型→β溶血,致病性强。M蛋白→风湿热、致热外毒素(红疹病毒)→猩红热。

16.肺炎链球菌:荚膜为主要毒力因子。→大叶性肺炎。

17.脑膜炎奈瑟菌:荚膜+菌毛+脂寡糖,→流行性脑膜炎,人是唯一宿主。

淋病奈瑟菌:菌毛+IgA1蛋白酶(黏附作用,破坏黏膜)+脂寡糖,人是唯一宿主。

18.肠杆菌:G-,菌毛+鞭毛。乳糖发酵试验:致病菌不能发酵,非致病菌发酵。

埃希菌属: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清型O:H7.

大肠菌群在每升饮水中≤3个,每ml瓶装汽水、果汁中≤5个。

19.志贺菌属:菌毛(与侵袭力有关)+内毒素+外毒素(水样腹泻),→细菌性痢疾,我国主要宋内、福氏。标本采集用脓血、黏液部分。

20.沙门菌属:内毒素+肠毒素。→肠热症(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败血症。肥达反应。

21.霍乱弧菌:霍乱毒素+鞭毛+菌毛,无荚膜、芽孢,碱性蛋白胨培养基。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性,→食物中毒。

22.幽门螺杆菌:单极、多鞭毛、螺旋形G-,营养要求高,微需氧,尿素酶丰富。

23.厌氧芽孢梭菌:均G+

破伤风梭菌:溶血毒素+痉挛毒素(主要),作用于中间神经元引起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疱肉培养基。

产气荚膜梭菌:α外毒素最主要,汹涌发酵,→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神经外毒素(肉毒毒素),最剧烈毒物,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ACh的释放,导致迟缓性麻痹,→肉毒中毒、婴儿肉毒病。

艰难梭菌:肠道菌群失调后→腹泻、假膜性结肠炎。

24.无芽孢厌氧菌:内源性化脓性感染,有恶臭、气体,直接涂片可见,特殊培养基,→慢性感染。

25.结核分枝杆菌:无鞭毛、芽孢,不产生内外毒素,因富含脂质,革兰不染色,抗酸染色呈红色。抗结核免疫属于带菌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保护作用,细胞免疫和超敏反应同时存在(结核菌素试验原理)。

26.流感嗜血杆菌:荚膜为主要毒力因子,卫星现象,→化脓性感染。

27.动物源性细菌:布鲁菌属→波浪热,鼠疫耶尔森菌,炭疽芽孢杆菌。

28.白喉棒状杆菌:G+,白喉外毒素,吕氏培养基,平板法。

空肠弯曲菌→散发性细菌性肠炎。

放线菌:好发于面颈部,硫磺样颗粒。

衣氏放线菌→龋齿、牙周炎。

星形诺卡菌→肺部化脓性炎症及坏死。

29.支原体:最小原核细胞型,无细胞壁(因固有遗传,不能回复),荷包蛋样菌落。

L型细菌(临时):无细胞壁(因表型变异,能回复)。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为间质性肺炎。

解脲脲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可垂直感染。

30.立克次体:姬姆萨染色呈紫蓝色。

普氏立克次体:传染源:人,传播媒介:虱,→流行性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染源:鼠,传播媒介:鼠虱和鼠蚤,→地方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立克次体:传染源:鼠,传播媒介:恙螨,→恙虫病。

Q热柯克斯体:传染源:牛绵羊,传播媒介:蜱,→Q热。

31.衣原体:有独特发育周期。沙眼衣原体,肺炎嗜衣原体,鹦鹉热嗜衣原体(→大叶性或间质性肺炎)。

32.螺旋体:钩端螺旋体(人畜共患),梅毒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33.病毒:DNA或RNA,自我复制。核衣壳(核心+衣壳)+包膜。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包涵体可诊断。

34.水平传播:不同个体之间。

垂直传播:亲代传给子代。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乙肝病毒。

35.病毒感染:显性、隐性。急性、持续性。

持续性:潜伏(疱疹病毒)、慢性(HBV、巨细胞病毒、EB病毒)、慢发(HIV)。

36.干扰素: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杀灭,诱导宿主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

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改变病毒表面构型,消除病毒感染能力,阻止吸附于易感细胞。

37.细胞培养为分离病毒最常用方法。

38.正粘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尼派病毒、人偏肺病毒。

39.流感病毒: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转变→大流行,抗原性漂移→小流行。

冠状病毒:SARS.

风疹病毒: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人是唯一宿主,孕妇4个月内垂直感染,孕妇禁忌风疹疫苗。

40.肠道病毒:无包膜的小RNA病毒,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多见,引起肠道外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迟缓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

轮状病毒:A组最常见。

41.虫媒病毒:

乙脑病毒: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幼猪,传播媒介:蚊。

登革病毒: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传播媒介:蚊。

42.汉坦病毒:传染源和中间宿主:鼠,→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43.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人巨细胞病毒HCMV.

4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gp与CD4结合。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宫颈癌;6、11→尖锐湿疣。

45.朊粒:→海绵状脑病:库鲁病、克雅病、致死性家族失眠症、人进行性痴呆、格斯综合征。

46.真菌:生殖结构为孢子。

皮肤癣真菌:→皮肤癣。毛癣菌:鹿角状菌丝。

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假菌丝,厚膜孢子,→鹅口疮。

新生(新型)隐球菌:墨汁负染,胶质样荚膜,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卡氏肺孢子菌:AIDS后→肺孢子菌肺炎。

精神病学

1.幻觉:幻听最常见。

内脏幻觉:躯体异常知觉。

功能性幻觉:该器官。

反射性幻觉:另一器官。

2.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见于慢性精神分裂。

思维散漫:答非所问。

思维破裂:支离破碎。

病理性赘述:啰嗦。

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一个异己思维强制插入。

强制性思维:许多异己思维强制插入。

强迫性思维:自己思想反复出现。

思维化声

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与事实不符,坚信不疑,涉及本人利害,个人独特性,时代色彩。

被害妄想:最常见。

关系妄想:别人议论自己,但未听见。

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

被洞悉感

虚无妄想:坚信患重病。

钟情妄想:坚信被异性钟情,见于女性。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见于男性。

4.记忆增强:不好的想忘忘不掉。

界限性遗忘:选择性遗忘,见于癔症。

5.情感障碍

情绪高涨:见于躁狂症。

情绪低落:见于抑郁症。

焦虑:对未知的未发生的事情。

恐惧

情感淡漠

情感倒错: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不符。

6.意志增强:见于妄想。

意志减弱:见于抑郁症、慢性精神分裂。

7.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见于躁狂症。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兴奋。

木僵:固定姿势,无意识障碍。

蜡样屈曲:任人摆布,无意识障碍。

8.自知力: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9.脑衰竭综合征:易兴奋、易疲劳,最缺乏特异性。

10.急性脑综合征(谵妄):急性、一过性、广泛性认知障碍,以昼轻夜重的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最多见的幻觉:幻视。

11.慢性脑综合征(痴呆):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早期近记忆障碍。

12.阿尔茨海默病AD:退行性变,脑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病程缓慢不可逆,近记忆障碍为首发最明显,智能损害为核心。早期人格改变,丧失自知力。Hachinski评分7分。

13.血管性痴呆VD:常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病程较急,呈阶梯式恶化且波动较大,早期近记忆障碍,人格改变少见,自知力存在,妄想、抑郁最常见,Hachinski评分4分。

14.以近记忆障碍为主: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AD.

无意识障碍:痴呆,遗忘综合征,AD.

有意识障碍:谵妄,VD(短暂)。

15.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特点:与原发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时间上先后关系;急性→意识障碍,慢性→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缺少独特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症状好转;昼轻夜重。

16.甲亢→精神运动性兴奋;甲减→抑郁症;糖尿病→抑郁和焦虑。

17.精神活性物质:阿片类最常见。

依赖性:躯体(生理)+心理(精神)。

耐受性:增加使用剂量。

美沙酮替代脱毒治疗。

18.戒断综合征:6~8h出现,24~48h高峰,72h后减轻。

戒酒综合征:6~28h出现,72~96h达极限。

19.慢性酒中毒:遗忘综合征(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Wernicke脑病(VitB1缺乏)。

治疗:地西泮+氟哌啶醇。

20.精神分裂症:多基因遗传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不协调的情志活动。

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弱。

有诊断意义:言语性幻听,原发性妄想,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不相符。

21.单纯型:阴性症状为主。

青春型:阳性症状为主。

紧张型

偏执型:最常见,妄想伴幻听,治疗效果好。

22.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个体化、小剂量逐渐增至有效治疗量。

第一代:作用于锥体外系,多用于阳性症状。氯丙嗪→急性躁动;舒必利→伴抑郁;三氟拉嗪→阴性症状;安坦→副作用(震颤麻痹、**不能、运动障碍)。

第二代:“酮、平”,副作用小,多用于阴性症状。利培酮为首选。

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维持治疗期(1年以上)。6周无效换药。

23.躁狂症:三高症状:情感高涨(基本)、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治疗:首选碳酸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类,电抽搐。

24.抑郁症:三低:情绪低落(基本)、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三无:无望、无助、无价值。三自:自责、自罪、自杀。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早醒性失眠。

药物治疗为主:三环类抗抑郁药最常用(“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舍曲林),电抽搐(用于自杀、木僵)。

25.双向障碍:反复发作(≥2次),躁狂抑郁交替,发作间歇完全缓解。

26.惊恐障碍:急性焦虑障碍,突发突止,有濒死感,间歇期正常,发作期意识清晰。

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帕明效果最好),苯二氮卓。

27.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障碍,焦虑症最常见形式,过度担心为核心。常用β阻(心得安)。

28.强迫障碍:强迫观念(最主要)+强迫行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氯米帕明最常用。

29.癔症:分离障碍+转换障碍。解离症状: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转换症状: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为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暗示治疗,清醒后再心理治疗。

30.夜惊:儿童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持续1~10min,不能回忆。

水城康怡宾馆5楼(水矿总院旁)-(钟老师)红果胜景大道二楼(县公安局对面)-(肖老师)(余老师)(交流群)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fbf/12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