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最适合的运动项目可能就是游泳了。可你知道吗?游泳也有禁忌。
前不久,广西一名6岁女孩跟家人游泳之后,第二天孩子皮肤就出问题了,身上是一层层的掉皮…
6月,广西6岁的女孩小雅和家人去小区里的游泳池游泳。游泳后,当时并没有什么不适。可第二天下午,小雅的妈妈突然发现小雅嘴角边有几个红点。用手一摸,大家吓了一大跳,小雅嘴边的皮肤掉落一大片。
医院,医生确诊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4s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
这种病由于不常见,很多家长误以为是“烫伤”,往往会被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肺炎、肾炎、败血症等,婴幼儿病死率为3%-4%。医生表示,小雅的病可能是因游泳池的水不干净诱发。
游泳池究竟有多脏?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由于大量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很多人对游泳池的干净程度抱强烈的怀疑态度。
据中国青年报去年7月的一份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入池前不冲淋(59.3%)、在泳池小解(57.1%)、游泳不戴泳帽(55.6%)、入池前不浸脚(55.4%)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4种不文明行为。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游泳时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向泳池吐痰(46.9%)、在泳池里搓澡(39.9%)、携带易传染的疾病入池(27.8%)。
看完是不是该谨慎些选择游泳池了?不光如此,还要多小心以下这些“游泳病”。祥云报道
泳池嬉戏小心“泳病”①
眼睛
夏季游泳季节,前来眼科就诊的患者明显大部分的增多,增幅约为20%-35%左右。夏季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这种病经过接触很容易传染,而患者再泳池内游泳,就有可能把炎症传染给别的游泳者。
游泳镜能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但是只能抵挡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所以,即使带上泳镜也难以抵挡所有的细菌,化学物质。
祥云报道
泳池嬉戏小心“泳病”②
皮肤
尽管概率不大,但是在游泳池游泳导致皮肤病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其中,游泳后感染足藓,传染性跖疣的病例也是非常的多。
专家建议,因为皮肤病的病毒一般是要在身体表面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传到体内,因此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两个小时以内。游泳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从而降低感染皮肤病的概率。
祥云报道
泳池嬉戏小心“泳病”③
肠胃
泳池水质不佳还增加了泳客们,胃肠道疾病的概率。民众游泳时难免吐进少许池水,初学者和儿童较为常见。当池水中致病物质较多时,如“大肠杆菌”超标,泳后腹泻腹疼的概率很高。
祥云报道
泳池嬉戏小心“泳病”④
耳朵
耳朵进水,特别是不干净的水,很容易导致出现中耳炎。所以,一旦耳朵进水,一定要将头歪向一次把水给流出来,然后用干净的棉签给弄干净。
切记不要用水或者其他锐利的器具去挖耳朵,以免刺破表面绒毛,引发感染。已有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患者则不宜游泳,以免再加大严重的概率。
提醒!
祥云报道
“望闻问切辩水质
一望
在进入水池前要先看一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水质较好的游泳池里,如果是铺有白色瓷砖,会呈现出淡蓝色的颜色:如果铺有浅蓝色的瓷砖则是深蓝色的颜色:而池水一定要满足能清澈见底的条件,要看水面是否有颗粒漂浮物,池底是否有沉淀物,池水的泡沫能否在15秒内消散。
祥云报道
“望闻问切辩水质
二闻
贴近水面时可以闻到淡淡是氯气味道,说明余氯的含量基本合格。如感觉到气温刺鼻,难以适应,则说明余氯的含量已经超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祥云报道
“望闻问切辩水质
三问
询问泳池的工作人员,池水的更换频率以及检测治标,以及日常维护措施。有媒体报道显示,若游泳池每天彻底换水一次,一个月水的成本大概是10万元左右。所以高昂的费用让大部分泳池只是采用循环过滤以及消毒杀菌的方式。彻底换水的频率从一周一次到一月一次甚至时间更长。
祥云报道
“望闻问切辩水质
四切
用手感觉池水是否对皮肤有不适感,经常游泳的人都能感觉到池水的”软“和”硬“。感觉“软”说明水质优良;感觉“硬”和“涩”说明水质不好,甚至皮肤有瘙痒不适或者紧皱感都要引起重视。
白癜风可以治愈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fbf/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