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汇医院慢性肾病冬令膏方调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指明冬季为封藏之季,是补充营养、收藏精华、葆养体质的大好时机,宜养精蓄锐,使肾精充沛,气血旺盛,就能延年益寿。冬令进补是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主要是指立冬以后至立春之前这段时间,通过加强食补和药补,保养真元,调和气血,扶正固本,平衡阴阳,能达到“益寿延年,诸疾不生”。葆养精、气、神,以补养为宜,尤其是近年来治疗膏方兴起,融厚味滋腻填精补肾于杯勺之中,缓剂久服,充分发挥扶正固本之功,最适宜治疗罹患各种慢性疾病者。

中西医对肾病的认识亦不相同。西医是以肾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疾病为名,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核等等;而中医的肾病既指肾脏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也包括肾脏功能失常出现的多种“肾虚”症状,如腰膝酸痛、疲劳无力、头昏健忘、耳鸣耳聋、少寐多梦、遗精滑精、阳萎早泄、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等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冬气通于肾”、而“肾主藏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的精气旺盛,可以营养脏腑、经络、四肢骨骼,激发全身气血的运行,使体质增强,体力充沛。慢性肾病患者久病正气亏虚,在数九隆冬,寒气当令的冬季,更易御寒抗病能力低下,冬令适时调补可促进康复、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延缓肾脏病进展。

一、那些肾病患者可以服用膏方?膏方主要针对多种慢性肾脏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尚须服中药调治,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所用的方药基本无大变化者。适应病症如下:

(1)各种慢性肾脏病者: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等);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药物性肾损害;心肾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老年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单纯性血尿等。

(2)常有小便频数,甚则失禁,经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属肾虚膀胱失约者。

(3)有明显的肾虚证候,时有腰酸腰痛,头昏目眩,思维能力下降,阳萎遗精,性功能减退,畏寒肢冷,头发早白或脱发,出现早衰状态者。

(4)中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虽无明显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为保持正常健康状态,减少疾病发生,可用膏方平补调理,以增强体质。

二、肾病调治膏方组方有何讲究?

膏方调理阴阳气血,集清温补泻于一炉,清而不寒,温而不燥,补不恋邪,泻不伤正,补虚泻实并重,脏腑气血同治,实为防治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肾脏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首先要熟悉各类肾病的病情进展特点,目前所处阶段,病人主述疾苦或不适,同时通过望闻问切辨别,辨明本虚标实,孰重孰轻,为辨证之关键。中医的水肿、腰痛、淋证、消渴性肾病、血尿等疾病名称,应与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微小病变、FSGS、膜性肾病、IgA肾病等,或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其他继发性肾病等一一对应起来,以辨病为主,审因论治:区别外邪侵袭(风湿热毒)或内生五邪(湿痰瘀毒)何者为主,着重疏风化湿、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治;佐以燥湿利水,活血化瘀等。正虚为主者加强健脾益气、化湿利水,涩精固摄,使邪去而正安

膏方之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既有针对疾病治疗的药物,又有调理健身之品,即所谓“寓治于补”;制方之时,应明察病者阴阳气血之偏胜,而用药物之偏胜来纠正,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均可出现不同的转归,或病情缓解,趋于向愈,或病情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或病情恶化甚或向尿毒症发展。应根据不同病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病情缓解趋于向愈者,正气己亏,有恐余邪未净,必须把握时机,一方面鼓舞正气,另一方面兼清余邪,防止复发,宜投膏方以补虚。膏方虽以补为主,但其平和性缓,调补气血阴阳,补而不涩,且可加入清化余邪之品,补中有泻,泻不伤正。对于病情相对稳定者,只要临床辨证以正虚为主,邪气渐微者,也可予以膏方,攻补兼施。而病至终末期肾病,正气虽虚而邪毒内盛者,则不宜服用膏方,以免助邪留寇。名家高手处方,能够精心体察病情,灵活化裁组方,常常收到意料之外的疗效!

三、肾病治疗膏方选方用药有何讲究?

肾病在古代文献中多从“水肿”、“虚损”论治,水肿一证“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虚损治从“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备矣”,由此可见,肾病治疗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在肾病的治疗中,强调调整和恢复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是关键,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器质性肾脏病的稳定阶段或中医肾虚证,均可以采用膏方调治。中医膏方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补”字,而是治病和防病相结合,扶正和祛邪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统一整体。

对于难治性肾病,中医认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湿热、热毒、痰浊、瘀血胶着,是疾病反复发作、难治的重要机制。对于邪气已去而正气未复,尿蛋白虽显著下降,但仍持续未达到完全缓解,经久不解者可加强涩精固摄以巩固疗效,可采用益气固摄、健脾固摄、补肾固摄等方法,中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莲须、芡实、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等,加强益气补肾固涩,可使肾藏精功能恢复。亦可采用益气养阴,防止血尿复发。

对于肾功能不全,脾肾双补、固护肾气是关键,可选用参芪地黄汤。健脾补肾宜选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黄精、山茱萸、枸杞子等清补之品,不宜用鳖甲、鹿胶、阿胶、紫河车等填精滋腻之品。通腑泄浊、淡渗利湿为急务,可酌情选用制大黄,牛蒡子,车前子,薏苡仁,白茯苓,益母草,桃仁,半枝莲,石韦、土茯苓、六月雪、玉米须、猪苓等,不宜用生大黄、枳实、厚朴、槟榔等攻下破气之品。活血通络宜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地龙等,不宜水蛭、虻虫破血之品。总之,调补脾肾以固本,祛瘀通络以生新,守方长期服用,可较长时间稳定肾功能。

四、肾病患者膏方服用禁忌及注意事项

1.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之急性发作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有恶心呕吐等明显胃肠道症状者;各种肾病病情严重多变阶段,有出血神志异常或心肺功能障碍均慎用。

2.服用阶段注意:对脾胃素虚患者在服用膏滋药时,若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倦怠,便溏苔腻者,可用陈皮、佛手片、砂仁等泡茶饮用,或服用理气消胀的中成药对证处理。服膏滋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不宜饮浓茶。

3.感冒或胃肠炎时:在服用膏滋药期间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时,应暂停服用,待感冒治愈后再继续服用。症状轻微者,在用感冒药治疗同时,可酌情减量服用膏滋药。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yfbf/110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