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肾内科姜宗培
《肾脏时讯》: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导致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原因有哪些?
姜宗培教授:肾病综合征是一个临床综合征,疾病本身包含有很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大部分属于比较难治的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病、FSGS等,由于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所有治疗难度较大。导致这一结果的首要原因是疾病的病理类型,比如在在过往的统计中发现,膜性肾病的比例不超过5%,但目前基本上达到20%到25%,具体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有关。第二个原因是治疗方案对于个体的适应性、病人的依从性等。因为治疗过程中,除医护人员本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病人的配合等一系列有关因素。在以往的经验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耐心,经常前往多个医疗机构寻求帮助,导致治疗方案不断变更,这本身对病人治疗是很不利的,也是导致疾病难治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患者的感染因素、用药不合理、激素治疗不规范、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深静脉血栓等,都是导致肾病综合征难治的重要原因。
《肾脏时讯》:肾小球微小病变(MCD),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主要区别有哪些?
姜宗培教授:宏观分析方面,儿童MCD比例更大,约80%到90%的患儿出现的肾病综合征均为MCD类型。所以,儿童MCD常规治疗以激素为主。经验性研究显示,相当部分的病人经过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对于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儿,或者其临床症状、检测结果不符合MCD的患儿,如小便红细胞较多等,需通过肾活检确定其病理类型,再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成年人MCD患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而到了老年期反而增多。所以,成年患者建议先进行病理的活检,确定类型,然后再实施相应治疗。
总体而言,成年人的MCD对激素治疗的有效性要比儿童患者差。本质上,MCD是足细胞病变。不论儿童和成年患者,随着病情时间的延续,可能演变为多种肾脏病理类型。因此,相当一部分MCD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且反复发作,临床上归类难治性肾综,除治疗及患者因素外,有部分原因和肾脏病理演变有关。其具体的病变机制有待深入探索。
《肾脏时讯》: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姜宗培教授: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国际上有公认的治疗方法一常规激素治疗8周。此方案根据后期meta分析发现,部分FSGS患者在8周治疗后症状缓解率并不满意。如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可适当延长至12到16周。对于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出现副作用的患者,还有一些患者不适合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如糖尿病,可根据治疗指南适当调整。建议小剂量激素,加环孢素治疗(如环孢素治疗效果不好,可改为同类药物治疗如fk,也可以使用MMF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因为FSGS早期病变主要是足细胞病变,建议首选环孢素,因为环孢素积累了较多的RCT的研究证据,在指南中,其循证医学的证据最为充足。但是随着后期其他药物的临床资料积累越来越多,发表的高质量的RCT研究越来越多,治疗方案都是随时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很多治疗指南出现更新就是这个原因。
《肾脏时讯》现场采写凯德传媒
《肾脏时讯》为凯德传媒旗下学术平台之一
致力于肾脏病领域学术及会议活动的推广与服务,若您有任何疑问,或有相关的广告合作、会议合作或活动信息需要发布,欢迎您致电或邮件至webmaster
kdmed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1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