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足跟痛诊治之大众科普


精彩内容

年6月3日,BMJ上医学实践栏目发布了英国基尔大学Thomas等之文[1],鉴于足跟痛之普遍性,脊柱甘露语林,第一时间呈现给学界同仁和大众,以利学术传播和大众科普。

引言

50岁以上人群中,十分之一有足跟痛(Plantarheelpain)。近来,名足跟痛患者的超声研究提示:73%诊断为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状为足跟痛,以晨起和坐以后明显。

疼痛之特点:足跟下刺痛,可从足跟沿足弓延伸。早晨迈第一步时疼痛明显,行走几分钟后缓解,一天中,不活动后又反复。三分之一患者双侧症状。

鉴别诊断:高处坠落伤可伤及跟骨至骨折,手术史可为医源性疼痛之因,并发其它部位或全身症状应考虑关节炎症(双侧常见,晨起踝关节僵硬可长达半小时以上)。

危险因素:高龄者跟骨脂肪垫更硬,足底筋膜厚;长时间站立者足底筋膜炎发生率高4倍;肥胖者高6倍。

体格检查

骨科查体讲求视、触、动、量,记录、描述查体亦复如是。

视:比较双侧足跟外观,有无红肿、皮肤完整度如何

触:跟骨内侧结节足底筋膜附丽点处压痛+,内侧纵足弓伴或不伴压痛,可临床确诊足底筋膜炎;足踝内侧、足跟和中足之压痛,常提示胫后肌之拉伤、断裂(图1)。对于足跟底部薄、广泛压痛者,则为脂肪垫废用性萎缩

图1足跟痛之软组织解剖基础

动:踝关节、足趾的活动范围ROM是否受限

量:足部肌力感觉有无减退,若有则应考虑腰椎神经压迫之可能

足底筋膜炎大众科普

绝大多数症状通常在12月后消失,不论是否治疗

11%的足底筋膜炎复发,在超重者中更多见

鉴于体重指数BMI可调,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度锻炼以主动管理体重

尽管足底筋膜炎常见,学界对最好之疗法,尚无定论。

足底筋膜炎治疗建议

足部适当休息6周,调整行走方式,避免久站和长时间走路

若无禁忌,可考虑简单的止痛和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然而,有效性方面无特别依据支持

专家推荐:简单锻炼,比如用足弓在擀面杖或饮料瓶上滚动几分钟,每天至少2次,2周-8周,可提高灵活性,缓解疼痛

系统回顾表明:足底牵拉和跟腱拉伸锻炼,有益于改善疼痛和活动(图2)

图2足跟痛拉伸锻炼。(i)足底筋膜拉伸:坐舒适后,被动拉伸足趾;(ii)小腿拉伸:坐姿,伸腿,用毛巾勾住足趾和前足并将毛巾拽向身体,使足背屈(a和b);疼痛许可时,靠墙、负重下拉伸(c和d);小腿拉伸,膝关节伸直着重于腓肠肌(a和c),屈膝着重于比目鱼肌(b和d)。

建议穿提供内部支持的鞋,鞋垫或足弓垫能支撑足弓,缓解疼痛。

鼓励患者尝试以上各种疗法,找到适合自己之方式。如果几个月不见效,再往专科门诊就诊。

参考文献

1:ThomasMJ,MenzHB,MallenCD.Plantarheelpain.BMJ;:i2.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

为善者,须当自信。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围炉夜话》

温馨提示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hlzs/114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