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增多,需警惕这个病


夏季是儿童感冒发烧的多发季节,在家长看来,只有感冒、肺炎会引起发热,其实不然,其他疾病同样也会引起发热,尤其是小儿反复发热,更要警惕。近20天以来,我院儿科就收治了多例反复发热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川崎病。

航航才刚满一周岁,突然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40℃,予以美林口服后,热退但易反复,发热频率较高,来我院儿科就诊。

抗生素静脉用了两天,体温高且反反复复,出现鼻塞流涕,当时医生查房考虑重新感冒了。住院第四天的时候全身出现红色散在皮疹,且体温仍高不易退,予以地塞米松针静滴抗炎退热治疗,体温倒是退了,皮疹也逐渐消散,可是没稳定一天,航航又出现高烧不退,还出现了唇面红肿,皲裂,双眼结膜充血明显,肛门及手指指端有蜕皮。航航奶奶焦急的问到:我们不会过敏了吧,还是又感冒了,咋又发烧了?

儿科主任周晓琪却道,这并不是普通的炎症感染引起的发烧,航航恐怕得的是川崎病!航航奶奶一听,急了:医生,这是什么情况?这是什么毛病啊?要紧吗?

周主任赶紧安慰道:这种疾病虽然不算常见,可也不是特别罕见的疑难杂症。

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婴幼儿,临床多表现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以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最为严重,严重的会出现管状动脉瘤,对心脏造成损害。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显示,川崎病发病与感染有关。

听了周主任的解释航航奶奶也大致明白了孙子得了啥病,只要知道病因,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一半,治疗方面听医生总没错。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终于航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可以出院了。

周晓琪主任表示,川崎病,绝大多数小孩子预后是良好的,呈现一个自限性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逐渐的康复,但是,有15%至30%的川崎病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瘤,并且会由于冠状动脉瘤的破裂,心肌梗死,心肌炎,或者血栓闭塞的情况,而发生死亡,甚至在恢复期的过程中,也有时候会因为缺血性的心脏病而猝死。

因此,川崎病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对于传疾病不能抱有能够自愈的侥幸心理,不及时治疗;对于川崎病还是要及时的,规范化用药物来进行治疗,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瘤,心脏的改变。

往年儿科病区百分之七十都是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这一部分的患者大大减少,但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相对增多,如果您的孩子有上述症状请一定引起重视,及时就医,相信医生的判断配合治疗。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儿科专家及资深医师介绍

朱国清

副院长

中医儿科专家

朱氏儿科第四代传人,从事儿科工作近四十年,应用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在婴儿腹泻、呼吸道肺炎及哮喘病的防治中独帜一面,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如桐乡、嘉兴、海盐等地有较高的知名度。

周晓琪

儿科主任

主治医师

从事儿科工作二十余年,医院进修一年,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肺炎、小儿腹泻、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吴高恒

副主任医师

年本科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安排,医院进修新生儿(NICU)、儿科一年。从事儿科专业35年。退休前任中华医学会嘉兴市儿科分会委员,在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期间,一直是儿科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病区和门诊新生儿、儿科抢救和诊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及各种疑难杂症诊治、新生儿重症监护和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治抢救工作。

张姚娟

副主任中医师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10年,医院儿科进修学习1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及不断学习下,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医院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byjj/136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