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烧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1.局部病变
热力作用于皮肤或黏膜后,不同层次的细胞因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而后脱落或成痂。强热力则可使皮肤,甚至其深部组织炭化。
2.全身反应
面积小、较表浅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全身影响不明显,而面积大、较深的热烧伤,则可引起下述的全身性变化。
(1)血容量减少伤后24~48h内,毛细血管通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丢失到组织间、水疱内或体表外(水疱破裂后),故血容量减少。严重烧伤后,除损伤处渗出外,其他部位因受体液炎症介质的作用也可有血管通透性增高,故血容量更加减少。除了渗出,烧伤区因失去皮肤功能而蒸发水分加速,加重了脱水。
机体在血容量减少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降低肾的泌尿以保留体液,并产生口渴感。毛细血管的渗出经高峰期后可减少致停止,组织间渗出液可逐渐吸收。然而,如果血容量减少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则可造成休克。
(2)能量不足和负氮平衡伤后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加速,出现负氮平衡。
(3)红细胞丢失较重的烧伤可使红细胞计数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内凝血、红细胞沉积、红细胞形态改变后易破坏或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贫血。
(4)免疫功能降低伤后低蛋白血症,氧自由基增多、某些因子(如PGI2、IL-6、TNF等)释出,均可使免疫力降低;加以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灭作用出现削弱,所以烧伤容易并发感染。
(五)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
中度以上烧伤的严重性实际包含其全身反应和并发症,并发症甚至可使轻度烧伤病人发生危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可促进烧伤病人顺利或较好的治愈。为此,必须重视烧伤的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低血容量的表现,主要有口渴、唇于、尿少、脉率增快,红细胞比积增高等。如发生休克,可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出冷汗或肢端凉湿、脉搏细弱或触不清、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到、尿量减少或导尿始能观测测尿量、中心静脉压降低等。
烧伤容易并发感染。创面上的化脓易被发现,坏死组织、焦痂下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则可能被忽视。此时病人体温明显上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率明显增多,但重病人的体温反可降低、白细胞可不增多或减少。应取创面分泌物和血液,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
还要根据烧伤严重程度,监测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例如:对肾功能改变,除了计算每小时尿量,还要化验尿常规(含比重)、测定血/尿肌酐、血/尿钠等;对肺部改变,除了呼吸系统的体格检查,需要时摄X线胸片或血气分析检查。总之,要及时发现和诊断烧伤的各种并发症,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并发症:
(1)休克早期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继而并发感染时,可发生脓毒性休克。特重的烧伤因强烈的损伤刺激,可立即并发休克。
(2)脓毒症烧伤使皮肤对细菌的屏障作用发生缺陷,较重的病人还有白细胞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减弱。故容易发生感染。致病菌为皮肤的常存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或外源性沾染的细菌(如绿脓杆菌等),化脓性感染可出现在创面上和焦痂下。感染还可能发展成为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此外,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尤其在全身衰弱的病人,可继发真菌感染。
(3)肺部感染或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呼吸道黏膜烧伤、肺水肿、肺不张、脓毒症等。还可能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梗死,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4)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休克前后有肾缺血,严重时肾小囊和肾小管发生变质,加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感染毒素等均可损害肾,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5)应激性溃疡和胃扩张烧伤后发生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出血等,称为Curing溃疡,可能与胃肠道曾经缺血、再灌流后氢离子逆流损害黏膜有关。胃扩张常为早期胃蠕动减弱时病人口渴饮多量水所致。
(6)其他心肌功能降低,搏出量可减少,与烧伤后产生心肌抑制因子、感染毒素或心肌缺血等相关。脑水肿或肝坏死也与缺氧、感染毒素等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烧伤病死常为多系统器官衰竭所致。
----------------------------------------------------
13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byjj/1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