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再次来临
怎么辨别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具体的手足口病十个症状是怎么样?
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航天机关幼儿园提醒家长做好疾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多数轻度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所以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儿童预防手足口病,同时使患病的儿童得到正确的护理。
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宝宝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痒、也不会留疤。出疹子的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得了手足口病咋办
轻症手足口,占比99%左右
只是发烧和出现疱疹,可以居家护理,只要对症护理得当,随着身体免疫力的提高,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宝宝1~2周可以自愈;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轻症手足口的患儿,家长就可以从以下方面注意进行护理:出了高烧症状,就使用退烧药;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使用口服补液盐;饮食上应给予流质、温度偏凉的食物,以避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
得了手足口病咋么办
重症手足口,占比1%左右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需额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疗,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传染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自然宿主。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HFMD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个人预防方式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
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物;
3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预防性清洗消毒;
2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3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4
每日认真执行晨午检制度。对发现的可疑患儿,应及时通知家长对其送诊、居家休息等措施;对发现的“手足口”的患儿,应进行及时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期最少隔离14天,并且医院痊愈诊断证明,方可入园。
5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污染环境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手足口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航天机关幼儿园郑重提示您
如果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的症状,
家长千万不可大意,
应该医院就医,
配合治疗,安心等其自愈,
并及时通知本班老师,
我们会对其他幼儿进行甄别,防止病情扩散。
谢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evwmh.com/zlsd/11401.html